茶是汉人历史上最重要的饮料作物。
饮茶、艺茶始于中国西南。
战国以前,饮茶和茶业主要在巴蜀和汉中的部分地区。
秦朝统一中国以后,饮茶和种茶由巴蜀首先东传到荆湖与关中地区。
老秦人曾将茶用作草药治疗疾病。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也提到:“苦荼久食,益意思。”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荼的味道苦涩,但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
《食论》之中的苦荼,指的便是茶。
所以李让的问题一出,陈一和王二口中就像是报菜名一样将关中有着茶园种植的地方给报了一遍。
李让点点头,继续吩咐道:“王一,你先回府,找老张支应一些银钱,带人去买点茶叶回来,记得要嫩芽,不要老叶子。”
王一没问李让要茶叶干什么,领命之后便迅速朝村子里小跑而去。
茶树属于四季常青的苗木,其中又以春芽与秋芽为佳。
这个时节,刚好还能赶上秋芽的最后一茬。
当然,李让要制作茶叶也不是单纯的为了装逼。
今日他本可以说些漂亮话,将金城哄个心花怒放,但他没有,而是选择将她的茶道贬得一文不值,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茶叶这种东西推广出去做准备。
至于为何要推广茶叶,则是因为昨日宴会之时李让用香水在江南的代理权从宋国公萧禹手上换来了一条西域的商道。
西域的商道那是什么?
丝绸之路!
纵观汉人历史,说白了就是靠着三样东西在混,首先肯定是精美的丝绸,其次便是茶叶和瓷器。
而一条丝绸之路,就是汉人倾销这三样东西的大动脉。
这样的一条商道,李让肯定要好好的经营。
但光是售卖去丝路尽头的国度售卖丝绸,未免太过于单调。
所以李让就想到了茶叶,就算今日没有金城表演茶道之事,茶叶李让也是要弄出来的。
而炒茶的工艺,李让刚好会上那么一点点。
绿茶靠炒,红茶用烘。
但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放在大唐对于大唐的茶道技艺来说都是降维打击。
别看那些酸腐文人煮茶汤,又是文化又是真味又是精髓的,可着劲儿的忽悠别人去喝他们煮出来的泔水茶汤。
历史上的炒茶工艺成熟以后,他们抛弃茶汤抛弃得比谁都快。
而李让选择去东宫表演茶道,说白了就是故技重施而已。
茶叶的利润比起香水和肥皂只高不低,如果做独门生意,他一个没有根基和底蕴的空头侯府根本守不住这么大的财富。
去东宫扯虎皮做大旗才是守住财富的正确打开方式。
究其核心,终究脱不开利益二字。
装逼?
顺带而已!
陈一的速度比李让想象中的还要快上许多。
中午安排给他的任务,下午他就带着一车茶叶回到了府中。
茶叶这种东西放不了太久,所以李让不得不征用厨房临时加班。
众所周知,每当李让亲临厨房的时候,就是新品问世的时候。
所以即便是晚上,围观的人依旧非常的多。
管家周行看着面前满满几大箩筐的茶叶,一脸狐疑的问道:“侯爷,您这是要吃茶吗?”
这么多茶叶摆在面前,周行能想到的也就是用来吃了。
毕竟,茶叶也算是一种蔬菜。
至于做茶汤,根本用不了这么多。
李让摇摇头,淡淡的回道:“是用来吃,不过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吃。”
李让一边说着,一边指挥着厨娘将茶叶摊在竹篾编出来的帘子上。
初冬季节的茶叶,即便再怎么嫩,也早已色泽碧绿,不如第一茬那般嫩黄。
至于水分,更是少得可怜。
不过李让打算做的是绿茶,倒也不用太在意茶叶的老嫩,对水分的要求也不高。
摊平之后,李让指挥着厨娘将其中烂掉的,尤其是捂久了开始发酵的茶叶甄别出来。
随即找来一个绸布做成的筛子,抓了一把茶叶放在绸布上慢慢的揉捻起来。
“看好了,我只做一遍,以后这些工作就交给你们来做。”
李让提醒了几个厨娘一句,便开始聚精会神的工作起来。
绿茶,是所有的茶叶种类之中工序最简单的,晾干,发酵,炒制,揉捻,风干,一共五个步骤。
这个季节的茶叶连晒干这个步骤都可以省略,因为晒干的主要目的是去除茶叶表面的水渍,而不是茶叶本身蕴含的水分。
如果是做红茶,就还需要多出晒青,杀青,烘干,晾晒,定型之类的乱七八糟的步骤。
而且红茶对于茶叶的品质也有要求,所以红茶以后再弄。
先把绿茶弄出来大捞一笔再说。
第一步揉捻的目的是为了让茶叶更好的发酵,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李让只是随便示意了一下,几个厨娘就已经能够上手了。
很快,摊了一地的茶叶就变成一地焉了吧唧的叶子条。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发酵。
李让指挥着厨娘们在茶叶上盖上一大块麻布,今夜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在一群下人们不解的目光中,李让大手一挥,宣布解散。
翌日......
李让难得的起了个大早,因为茶叶发酵的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了,茶叶就烂了。
来到厨房,六个厨娘已经严阵以待,只等李让来传授他们新的知识了。
李让先是检查了一下茶叶的发酵程度。
还不错,闻着已经有淡淡的茶香了,拿去晒晒说不定还能晒出白茶。
但李让不是一个喜欢半途而废的人。
所以,李让大手一挥,开始将六个厨娘指挥得团团转。
炒茶的大铁锅已经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