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松淼比较淡定,等他们把信看完,再从他们手里把信接过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这么说,要去一次邮局。”董松淼一边把信纸折叠起来,慢慢地塞进信封中,一边说。
“我去吧。”董晓兰说。
“行。”
董晓兰结婚的时候,周家想办法弄到一张自行车票,想着反正拿了他家的彩礼,自行车还是要买的,还不如早点买,她去学校上班也方便。
所以,现在让她去镇上邮局取钱,拿包裹,正好可以用自行车拉回来。
“松淼啊,你家晓丹来信啦?”邮递员的嗓门很大,刚刚在门口叫的时候,沙明娣正在河边洗菜。
现在把菜送回了家,就过来了。
“是的,小婶婶。”董晓兰回道。
“她在那里怎样啊?建国也还好吧?”沙明娣就一个女儿,在县城的国营工厂里,平日里就一个人在家,有不方便的时候,董建国他们经常去帮忙。
所以董建国去参军后,不要说他家人一时不习惯,就是沙明娣也不怎么习惯。
董松淼一家从申城回来,一开始有很多方面不习惯,沙明娣也经常来搭把手。
尤其这两年董松淼家孩子多,负担重,经常有青黄不接的时候,沙明娣总是会帮一把。
所以两家关系很好。
现在董晓丹来信,李月清也不瞒她,就把信抽出来让她看,
沙明娣因为丈夫是烈士,解放后政府安排她进了扫盲班,只要有外出学习机会,都先紧着她,所以沙明娣现在能读书识字,
现在见李月清把信递过来,也就不跟她见外,接过来就看。
李月清刚刚看信的时候,是喜忧参半。
而沙明娣不同,她是越看越开心。
“我就知道,晓丹那孩子聪明,平日里爱好穿着打扮的好处显现出来了吧?”沙明娣看了一遍,又看一遍,尤其在说到寄回六百块钱和包裹的时候,恨不得现在就要代替他们去把包裹领回来。
“不急,我下午骑车去邮局。”董晓兰她们也高兴,但没想到小婶婶性子比他们还急。
“婶婶,中午就在这里吃饭吧。”一高兴,董晓兰就做主留人了。
“我灶上架了柴火,在烧菜饭呢,我回去看看,要不我把饭端过来吃。”沙明娣连忙回家。
有这么开心的事,当然要一起分享了。
不一会,沙明娣就端着一盆子菜饭过来了。
“月清,多拿两个鸡蛋,多烧点汤。”本来舍不得的,今儿个不是有开心的事么?
“这下那些说闲话的,该闭嘴了吧?”沙明娣原先听了很多闲话,都没敢在李月清、董松淼面前说,怕他们听了心里难过。
现在有了董晓丹寄回来的钱,底气也足了。
这才告诉他们。
说村里那些人,不借钱就算了,背后还一起议论:董家负担重,还又死要面子。本来几个孩子长大了,到了能挣工分的年纪,日子眼看就要好起来,哪曾想一个去当兵,一个去随军,在家里的老大,也要嫁人了。
李月清、董松淼一直在大城市拿笔杆子的,虽然回来也好几年了,但到底没常年在农村的耐做,挣的工分一年也余不到多少。
这要是借钱给他家,还不知哪年才有还。
于是还悄悄商量着,借给谁,也不能借给他家。
因为他家嫁二女儿的时候,就借了外债,现在外债未还,又要举债。
虽然李月清担心女儿寄回来这么多钱,会影响小夫妻俩的感情。
但不得不说,这几大百块钱,确实解了燃眉之急。
这年月就是借钱,也都是十块二十块地借。能借出五十块的都没几个。
更不可能开口借一百了,所以李月清才如此着急。
现在一下子有了这么一大笔钱,李月清的心是一下子放松了。
至于晓丹是否因此与陈朝阳闹矛盾,那就以后再说了。
一件一件事情来。
吃过饭,董晓兰就带着妹妹骑车去邮局了。
他们几个继续上工。
李月清虽然开心,但也不会大嘴巴四处说。
但沙明娣就不同了,她也不是爱八卦,而是觉得要狠狠打脸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
于是就故意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以前晓丹哎穿着打扮,村里人都看她不顺眼,谁想到,就因为她爱打扮,倒让她成了事...”
“成什么事了?”爱八卦是人的天性,一下子就围了许多人过来。
沙明娣一笑:“说来话长,反正因为她穿着漂亮,被服装厂看中,让她画一副样子,做了出口卖到外国去。”
“还有这事?”
“吹牛呢。”村里人觉得惊讶,感觉不可思议,而周庆云直接就表示不相信。
“反正也不是说给你听的,你可以不服气,但晓丹寄回来很多钱是真的。”然后到了沙明娣扬眉吐气的时候了,“前几天李月清还愁死了,现在什么也不用愁啦!”
“真的?晓丹寄回来多少钱?”村里人太好奇了。
“反正,月清不用发愁了。”沙明娣可没这么傻,也不可能就一五一十跟她们交底。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把大家的心吊起来,然后就不告诉你真相,让你们狗眼看人低的去汗颜吧。
有了沙明娣这个铺垫,大家对董晓兰能拿回什么包裹更好奇了。
而董晓丹在信中并没有具体说寄了什么东西回来,因为已经说寄了六百块钱了,所以董晓兰对包裹也没抱十分大的希望,也就顺便把妹妹带出来玩玩。
等到了邮局,把包裹领了以后,才发现包裹那么大。
要是妹妹不坐在后面,自己还可以绑在车上。
现在后座坐了妹妹,包裹就犯了难。
于是就对邮局地人说:“包裹先寄在这里,等会儿再来拿。”
就带着妹妹去找在镇上信用社上班的周庆磊,让他下班后跟她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