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丹,你来了,一切就好了。”军工厂家属,一登记完,就立刻回到董晓丹身边。
好不容易,才由董晓丹介绍,加入了家属大院的钩织队伍,才刚刚入门,活就不多了,据说是进入了淡季。
但听家属院大嫂们感慨:“董晓丹现在太忙了,没时间设计花样,工厂也就没给我们机会了。”
可见,董晓丹离开了海岛,连发财机会也少了。
这不,这会儿回来了。
董晓丹回来,希望就来了。
不只是家属院大嫂,连军工厂大嫂们都感慨万千。
瞿厂长没想到,董晓丹一个名誉厂长威信这么大。
要是我哪天离开针织厂,员工们是不是也会这样不舍?等我再回去的时候,会不会有员工湿了眼眶?
瞿厂长摇了摇头,。
甚至可能会有一部分人欢呼雀跃,当然这些人安的什么心,自不必说。
但要是哪一天离开再回去,肯定不会像董晓丹这样,受到如此多的欢迎和肯定。
刹那间,瞿厂长觉得自己很多余,这里完全是董晓丹的天下。
难怪,董晓丹已经离开了海岛,按理说已经跟海岛没有任何关系,但为什么还会如此努力,为她们争取机会。
说实话,自己对这么远,到这里来开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小厂,还真不怎么感冒。
多它一个不多,少它一个不少。
不过,对于海岛这些家属来说,就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
反正,前期,总厂只提供这么多设备和人力,接下来海岛针织厂能建成什么样,就靠她们自己了。
如果有利润,那总厂只少量提取,等把投入资金回笼以后,余下的利润,就用来增加设备,扩大生产。
董晓丹与大家寒暄的时候,老师傅已经调试好了机器,开始试着编织。
“瞿厂长,这大概是你们淘汰下来的设备吧?”董晓丹虽然不懂机器针织,但手动的和自动的还是分得出来的啊。
先前在针织厂,那些机器调试好了,都是自动在运转,然后产品就慢慢出来了。
而这里,必须由工人推拉一下,或者摇一下,才能织一排或一圈。
这工人辛苦不说,速度还慢。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吧?
“你说的是自动编织机吧?那是我们的新设备,我们才更新了一部分,原来的旧车间,依然还是用的老设备。”瞿厂长淡定地解释。
“那既然有如此先进的设备,为什么不全部改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
“我们倒也想啊,可是一下子哪来那么多资金?”瞿厂长苦笑,“而且,全用自动化设备了,我们那么多员工怎么办?”
这年月还没下岗的说法。这要放在十几年后,国企好多这样的员工就要下岗了。
不行,看来太智能了也不好,抢老百姓的饭碗啊。
到了后世,没人愿意做工人,智能化倒是很受欢迎。
这时候,大量老百姓没活干,也就没饭碗。
真是矛盾。
俗话说,眼怕手不怕。说话间,不知不觉,师傅已经摇出了一段针织品,董晓丹用手量量,估计差不多了,让师傅再摇一段,就可以拆下来,重新开始。
在全员的注视下,终于完成了董晓丹的要求。
“接下来怎么办?”师傅拿着拆下来的针织品,问董晓丹。
“接下来缝合。”董晓丹接过来,让他们把缝针给她。
董晓丹拿着缝了几针,问针织厂的师傅:“这缝合收口的方法你们应该很熟练吧?”
“那是,这是基本功,在我们针织厂,不管做哪个工种,基本都会缝合。”针织厂的师傅很骄傲地说。
“那这几天你先把基本功教会她们。”董晓丹说完,把顶上一圈压平,三下五除二缝合成一条线,然后抓住两个尖角往中间对合,又简单缝了几针固定,然后戴在头上:“好不好看?”
咦?怎么弄的?
怎么突然就变成帽子了。
董晓丹把刚刚的几针拆了,又快速缝了几针,一收拢,一顶小圆帽又完成了。
“你们看,这是另一种款式。”
说完又把刚刚那几针拆了,直接把圈圈一折两,套在脖子上:“这样就可以当围脖。”
“好神奇啊,这一段圈圈能变成好几样东西。”
“其实不神奇,你们只不过没敢大胆想,回去动动脑筋,开发开发思路,说不定还能有更多创意,我这只能算是抛砖引玉。”董晓丹随手拿出自己画的一个小图片,按在帽子上,“你们看,如果这边缝上一个彩色的小动物,会不会更可爱?”
“当然了。”
“那你们先努加工,几天后瞿厂长那边就会有图案送过来,到时候就是你们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希望一周内就有成品面世,你们的年货、针织厂的年终奖,就在你们手中,加油!”
“可是就这几台机器,我们这么多人呢。”有大嫂感慨说。
“所以啊,最好要安排三班倒,人歇机不歇。等回头我们有钱了,再多买几台机器,那时候就不需要倒三班了。”董晓丹给人出主意的同时,总算明白了为什么纺织厂员工要三班倒的原因。
就是为了生产能力最大化啊。
“三班倒?”这些大嫂们都有孩子的,谁晚上不需要陪孩子?
“我只是建议,实在实施不了的话也就算了,只是机器太少,要是只上白班的话,估计很多人会没活干。”董晓丹想了想,“要不你们可以几个人合作,今天你帮她带一下孩子,明天她帮你带一下孩子,这样也可以多出一些产品。”
“这倒也是一个好办法。”包玉静点点头。
虽说这些大嫂们,男人不是军官就是军工厂的干部或技术人员,家家也不是少了她们收入就揭不开锅,但既然占用了针织厂的设备和老师傅,那就要像模像样,好好干点名堂出来。
再说,正如董晓丹所说,我们并不是一直要三班倒,而是在这非常时期才临时应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