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霞光万里,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黑色的幕布悄然拉开,崇祯元年,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正月初一,崇祯朝的第一次早朝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朱由检将早朝的地点转移到了奉天殿内,还贴心的准备了多个火盆。
没办法,在外面上早朝,太冷了,再加上小冰河的影响,朱由检一个年轻人都有点顶不住,就更不用说那些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头了,朱由检还真怕一阵风吹来,造成非战斗减员。
早朝开始,王承恩并没喊出往常的那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而起朱由检直接开问。
“山西道监察御史何在?”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标当即出列,拱手道:“启禀陛下,山西道监察御史巡按山西,此时并未还朝。”
朱由检冷冷道:“那正好,不用回来了。”
“山西出了那么大的事,他巡按山西,居然一点察觉都没有。”
朝堂之中,对田尔耕和许显纯两个人带队去山西的事,知道一点,但知道的并不多,和山西有联系的官员,本想着借此早朝的机会,询问此事,现在被朱由检这么一弄,也不敢了。
“敢问陛下,山西发生何事?”李标问道。
“山西有八家商人,私通蒙古人,女真人,公然违背朝廷禁令,倒卖盐,铁器,布匹,药材,粮食,兵器,甚至还出卖我大明的情报给那些鞑子,山西也有不少官员被他们拉下了水。”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陛下,此事可有证据?”一位官员问道。
“人赃俱获,许显纯在搜查时,就遇到了藏在他们商铺里的女真人。”
礼科都给事中杨文岳出列奏报,“陛下,若真是如此,山西的官员现在恐怕人人自危,朝廷需要尽快派人前往。”
“爱卿所言甚是,传旨,命傅宗龙为左副都御史,巡抚山西,辽东副将何可纲,调任山西总兵,并从辽东军中调一千人入山西。”
“诸位爱卿可有不同的见解?”
你朱皇帝都定完了,别人还能有意见吗。
“臣等无异议。”
朱由检点了点头,语气逐渐变得肃穆,“这次的事情,也给朕敲响了警钟,他们不过一介商旅,居然也能刺探到朝廷的情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大明朝的官员和筛子似的,什么都往外漏!”
“臣等有罪。”群臣跪倒一片。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诸位爱卿请起。”
“谢陛下。”
朱由检目光如炬,扫视群臣,“吸取这次的教训,朕打算制定保密条例。”
“朝堂之事,不得泄露给外人,本部门事务,非必要,不得泄露给其他部门,但凡有违反者,轻者,判处监禁,至于几年,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议出个章程来。”
“严重者,武官,有世职者,削世职,文官,革去官职,革去功名。”
“再严重者,死刑。”
满堂哗然,群臣议论纷纷。
明朝的政治环境还是相对宽松的,三两官员,或者几个读书人聚在一起,讨论时政,抨击国政,这都是常有之事。
有人刚想出声反对,张瑞图抢先一步,出列奏报,“君不密则是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陛下,臣认为此举甚佳。”
朱由检一听,你小子没白吃我一顿饭。
李国普也不甘示弱,“陛下,臣也认为此举甚好,朝堂之事皆是机密,岂容泄露。”
孙承宗领兵多年,自然知道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也出声表示支持。
三位内阁大学士全都同意,六部尚书、侍郎中也有不少人支持,至于其他人的声音,朱由检选择性的失聪了。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什么意见,那保密条例的事就这么定了,下面接着议事吧。”
“臣兵部侍郎李邦华,有本启奏。”
“准奏。”
“陛下,西南奢崇明、安邦彦两个逆贼屡次作乱,西南地势复杂,土汉杂居,朝廷力有未逮,至今仍未能消灭逆贼。”
奢安之乱,朱由检对于这件事有印象,从天启元年一直折腾到了崇祯十年,前后十七年的时间,使得大明在西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朕记得此事好像是由朱燮元总督,此人的能力朕还是信得过的。”
“陛下,朱燮元如今丁忧在家,此时总督西南事务的是兵部尚书张鹤鸣,但目前来看,并没有起色。”李邦华回答道。
奢安之乱,历史已经做了选择,朱由检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决定还是遵从历史,“下旨夺情,起复朱燮元为兵部尚书,总督云南、贵州、四川、湖广、广西军务,务必尽快结束西南之事。”
“陛下圣明。”
“臣监察御史李玄,有本启奏。”
“准奏。”
“陛下,田尔耕,许显纯,二人为魏忠贤一党,位列五虎,当时二人不在京中,躲过一劫,然其罪行罄竹难书,臣以为……”
不待李玄说完,朱由检便开了口,“来呀,将田尔耕,许显纯,下诏狱,严加审查。”
李玄也没想到朱由检答应的这么快,原本他还想唇枪舌剑,露露风头呢,现在只得道一声,“陛下英明”,然后退下。
“臣户部尚书郭允厚,有本启奏。”
听到户部尚书有本启奏,朱由检下意识的就身躯一震,“大司农,你有本启奏,该不会是要钱吧?”
郭允厚尴尬的笑了笑,“陛下圣明。”
“辽东催饷,可如今国库空虚,并不足以支撑这笔数额。”
“辽东要多少钱?”
“七十万两。”
“户部能挤出多少?”
郭允厚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低头说道:“二十万两。”
辽东吃空饷严重,到目前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朱由检也只得说道:“辽东用不了那么多,户部出二十万两,内帑出十五万两,告诉辽东,朝廷如今是多事之秋,目前只能凑出这三十五万两来,剩下的,让他们想办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