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是以高傲刁蛮的方式与王延彬过招的邓嫣然,这次以死相逼,超出了王延彬对她的认知范围。他一时不能适应邓嫣然的打法,心里不堪重负,显然邓嫣然已经把过程、结果预先划定了,他只能就范。在许州陷入尴尬之境后,王延彬感到难以承受来自邓嫣然的压力,索性决定离开这个困局。陪伴阿姐几日后,他迅速离开了许州。
郑州城外,柳文庆早已候着王延彬多时。数日前收到王延彬的信函,他知道今日将抵达郑州。随着人流陆续进入城门,柳文庆站在路边,急切地四处寻找着等待接应的人。一辆马车停在他附近,车上下来一个男子,正是王延彬。他走到柳文庆面前,抬手行礼:“阿庆,久等了。”脸上仍然没有一丝表情。柳文庆回礼并略作寒暄,两人一同乘车入城。
马车穿街走巷,七转八拐,走进一条不太宽的街巷,停在一处宅院前,二人下车,柳文庆介绍着:“彬哥,这是我新购的宅院。”
王延彬点了点头,表示默许。
随后,二人穿过大门,进入了宅院,步入了正厅。入座后,一童子上前沏茶,然后默默离去。一仆人也走了进来,询问:“公子,行李该放哪?”柳文庆回答:“行李先放前院,等兄长各处都看过后再决定。”
柳文庆又道:“彬哥,我领你去院子看看,你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安顿下来。目前院子里有三个人,小书童叫志浩,是个孤儿,刚才介绍的那位是李伯羽,院子的事务由他和志浩二人负责。另外还有一名花匠朱铁生,他也负责饲养鸽子。这三个人都是值得信赖的,现在你来了,院子里的各项事务都由你来安排。晚上我带你去百戏楼用晚餐,一方面是表示欢迎,另一方面也是让你熟悉百戏楼的情况。秦红楚是百戏楼的管事,她三十多岁,办事机敏,处理得当。”
柳文庆领着王延彬一同离开书房,介绍这个新宅院的各处。院子宽敞而幽雅,经过精心设计和翻修。穿过花园,观赏了几处亭台楼阁,柳文庆细致地解说每一处。
“这是一处静雅的小阁,适合品茗赏月。那座亭子可以俯瞰整个庭院,是个不错的地方。你选一处你喜欢的地方,我会安排人将行李送进去。看西南角处的院门,里面是鸽舍。”王延彬默默欣赏着清新宜人的院落,柳文庆已经准备好了。
两人乘马车到百戏楼大门前,步入百戏楼,进门是个大院落,院内有座三层戏楼,观众尽数在楼内观戏。柳文庆指着戏楼说:“这是看大戏的地方,客人喜欢听唱小曲可去后面的院落,那里有为客人特色服务的房间。我们将在那里用餐,相信你会喜欢这里的氛围。”
百戏楼是柳文庆不久前盘下来的,与小院隔着一堵墙,大门分别位于两条相邻的街道上,马车行走到对门需要一炷香的时间。百戏楼内有众多戏子,一些还从事卖笑生意,曾是文人雅士聚会之地。尽管近年来受到世事变迁的冲击,生意并未受太大影响,进出人员来自各阶层。
如今,外人并不知晓百戏楼已经易主,仍由原班人马负责对外营业,主管仍是原楼主秦红楚。虽然对百戏楼内部进行了些微调整,但整体布局未做太多改动。为了吸引更多观众,柳文庆增设了舞部,包括文舞和健舞。新颖的舞蹈形式迅速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吸引了文人豪客,场场座无虚席。此外,百戏楼经常举办一些文人雅集,通过巧妙的经营和多种活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戏楼,更是成为一个文艺交流和社交的热门场所。
两人在百戏楼内穿梭,他们走过舞台,一场戏正在排练,整个百戏楼充满了生机。
正在此时,一位年约三十的女子走进前来,她气质独特,显得非常得体。那女子微笑着行了一礼:“柳公子,这位应该是王公子,我是秦红楚,百戏楼管事。接到柳公子的通知,我已经为晚宴准备了一些特色菜品,希望您会喜欢。”
柳文庆点了点头:“辛苦了,秦妈妈。这是我朋友,王延彬。”
秦红楚微笑着向王延彬行了一礼:“王公子,欢迎您来百戏楼。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您。”
王延彬也还礼道:“多谢秦妈妈。”
秦红楚领着他们参观了百戏楼的各个角落,介绍了演出的节目安排和日常经营的情况。柳文庆领着王延彬跟随秦红楚穿越纷繁复杂的楼阁,看到了不同风格的演出厅、雅座和茶楼。天已渐渐入夜,百戏楼内灯笼全部点亮,热闹气氛渐浓,各种形式的表演将要陆续登场。
进入后院,秦红楚为他们安排了一个雅间,晚宴设在这个雅间,仅有秦楚红陪同。秦红楚亲自为他们准备了一席丰盛的佳肴。在晚宴开始前,柳文庆看着王延彬一边喝茶,一边了询问情况,神情柔和,如同在唠家常,不紧不慢地问到了每一个细节,气氛十分愉快。晚上,百戏楼的舞台灯光璀璨,声音却没有传入这后院,后院的各房间已经客满。柳文庆和王延彬所处的雅间隔音甚好,安静恬适。
王延彬品味美食的同时,又向秦红楚询问近期的客人情况,和客人带来的各类消息。秦红楚不亏是百事通,行事老辣,对王延彬的提问一一回答,内容尽详。在这个充满艺术和生活情趣的空间里畅谈良久,三人似乎忘记了时间。
秦红楚在谈话间透露,最近找来一些风花雪月的佳人常驻,引得一些是文人雅士、商贾巨富竞相追捧,趋之若鹜,官府中人也常有光顾。这使得百戏楼的声望日益提升,各方人物纷纷前来,成为一道风景。
深夜已至,寒风呼啸着吹过路上。柳文庆将王延彬送回宅院后,便回到自己的住处。
王延彬经历了一天的奔波与劳累,终于安顿下来。在深夜的宁静中,他独自一人来到书房,开始撰写信件。针对不同的收信人和目的,他决定起草六封信:
致太原,赵尚文,
致太原,孙靖海、田思远
致潞州,张弘彧
致西京,冯琦
致许州,徐炜程
致开封,吕兴简
这六封信内容各异,但共同点是告知他的所在地和联系方法,以便保持紧密联系,随时了解各方面的动态。
第二天上午,柳文庆点卯后,便来到王延彬的宅院。王延彬正在院中活动,询问:“彬哥,今天是否还去百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