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仝寅拿出的桃,表面上是太师之位,其实本质上,这些王,看上的也是汗位。
鞑靼如今对于河套的掌控程度其实不如大明。
只不过,大明这么一个口子,也没有多余的人力往里面填,不如就让这些人住下。
朱祁钰的心胸还是挺大的,包容这些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原本,河套有着明军虎视眈眈,外来的鞑靼还能同仇敌忾,但时间久了,发现明军仅仅是固守城池,完全没有驱赶他们的意思。
戒心逐渐放下之后,没了外敌,那就内斗。
当然,这并不是仝寅的最终目标。
按照朱祁钰和于谦的想法,这些王,并不是扶持对象,在里面需要再添几把火。
大明要养一只名为觉醒的狗,看似觉醒,实则忠诚。
光是仝寅对于上层的挑拨,还不够。
朱祁钰手指在桌面敲着,照这么下去,其实他不需要再多做什么,大明就是比鞑靼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四夷馆那边的蒙古馆可以用。
作为大明的外国语学院,里面大多都是归附而来人。
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字,除了教明人外语,也教归附之人官话。
只不过,教出来的归附之人,很少回到他们当地发光发热。
心中作出决定,朱祁钰便对兴安道:“让礼宾司的人挑选几个心向大明的夷人,赐通事教谕之职,带俸,去大同教书。”
四夷馆虽然教外语,但是所教的学生在基数面前,显得很少。
而学习外语的明人,最多的便是锦衣卫和礼宾司的人,因为工作需要。
文化交流最基础的语言,大明在开国初到永乐都有重视,可是随着下西洋的停止,这项翻译教育也渐渐没落了下去。
同时也导致了后期通事多由外夷担任,而这些夷人,自然视夷为亲,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中,直接影响到了双方的沟通。
这对于文化渗透很不友好。
别以为你将大儒往蛮夷之地一扔,儒家文化就会很自然渗透,语言不通的前提条件没解决,这方面想都别想。
所以,朱祁钰不仅要让夷人学官话,还要加大对四夷馆的扶持力度,让明人也去多学外语。
这对于大明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兴安没有什么问题,直接躬身领命。
当然,兴安没有离开,这种事情,并不需要他亲自去吩咐,他只需要记下,然后让人去办就行。
“还有其他事吗?”
朱祁钰开口问道,似乎对于自己的亲子时间不够而不开心。
“南京有传言,孙氏与藩王勾结。”
兴安当即便开口说道:“经缉事厂核实,孙继宗与孙显宗确实与伊王、鲁王有所联系,不过,也多是商业往来,不仅如此,当初成山伯王通获罪夺爵后,生活困顿,会昌伯孙忠还赠与数十顷肥沃田地…”
因为有传言,所以兴安当即将孙氏的一系列人际关系给拉了出来。
这个王通,所做的事情可一点不小。
当初交趾清化,王通明明打了胜仗,却不敢乘胜追击,后平定王黎利缓过神来,王通又想假意求和,然后向朝廷求援,可消息不知为何被黎利知晓,导致大明神机营第一任统帅被伏击身亡。
自此,大明在交趾达成军事失败,王通集官吏军民出城,立坛与黎利结盟,相约退兵,从而达成政治上的失败。
原本王通这样的人,应该被抄家处死,可正统四年,竟然被特赦了。
当保卫京城时,就有人提议起复王通,一大堆事情的情况下,于谦没有意见,朱祁钰也就答应了下来,现在任职佐贰官都督佥事。
听了一大堆,似乎这孙忠对一些落难的侯伯很好。
“知道了,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
朱祁钰无所谓笑笑,反正他们打他们的,自己打自己的。
现在可不是以前,将领可以随意支使士兵的时代,那些公侯伯,若无皇命和都督府文书,想要影响士兵,至少在北直隶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情况,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广。
于谦对于军制的改革搭配上军营学习小组的建立,上通下达,识字的士兵也懂了军营的运行规则。
像是夺门之变那种忽悠着一些士兵冲击皇城这种事,绝对不可能出现。
顿了一下,朱祁钰侧头看向兴安,问道:“金尚书袭杀之事,还是查不到是谁吗?”
“陛下恕罪,如今还尚未查清,不过,缉事厂已经调动南直隶所有番子,正在暗中监视。”
朱祁钰对于这传说中的特务机关,还是有很高的期望,不过,现实就是这样,就算是有意为之,也很难做到无孔不入。
“罢了,可得好好保护金尚书,若真是遇害,那可不得不打了。”
语气中带着勉励,总不能给自己的大秘书太多的压力。
慎战不是畏战,不然朱祁钰也不会直接调动五万大军。
就和后世将军队调往热点区域一样,比起人命,消耗一些粮草弹药,直接震慑宵小,这也是战争的一种形式。
“金尚书要死,也只会死在缉事厂的番子后面。”
兴安微微起身,脊背都挺直了一些。
“不错。”
朱祁钰欣慰笑道:“去把奏折拿过来吧,现在各地应该都要春耕了,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
活动了下脖颈,又转动着手腕,朱祁钰就准备好进入工作状态了。
皇帝不可能只处理单一事情,辽东、湖广、琼州等等,这些都是大明的领地,单说自然灾害,基本每个月都有,这才是皇帝急需处理的政务。
而远在茂山的刘安,现在算是站稳了脚跟。
浮于表面的铁矿石并不难开采,而且,因为明军驻扎在这里,朝鲜境内的女真也开始频频向刘安示好。
受此影响,朝鲜王国对于自家极北地区的掌控力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