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历史因素不能有,学术思想不能有,案例意见不能有……
李学武也是没办法,要是都有了,这本书就没有了。
“处长”
见着李学武心情好,沙器之笑着说道:“出版社初步制定的精装本销售定价为一块八毛钱”。
“这么贵?”
李学武微微一皱眉,他记得自己买的那本《咧宁论青年》精装本也就一块八毛钱,自己都能跟咧宁相提并论了?
“出版社说您这本书初次印刷没那么多,怕受众小,所以这定价就高一些”
沙器之看了看李学武的表情,又继续解释道:“平装本定价三毛二分钱,我问过了,专业性书籍基本上就是这么个价格”。
“呵呵”
这次倒是轮到李学武又觉得便宜了,这特么用得着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嘛。
不过三毛二分钱倒是不贵,只要想看的就能买的起。
毕竟这个时候为知识付费的概念还有,盗版书籍也仅仅是盗历史书籍的,还没听说盗专业书籍的。
哪怕是卖的不好,也能有个收入了。
李学武将意见书放在了常用的笔记本里,同时嘴上跟沙器之叮嘱道:“你想着点儿提醒我,出版后稿费直接捐给钢铁学院图书馆,用于图书保护和新书购置”。
跟沙器之说完,李学武便继续看手里的文件了。
沙器之却是愣愣地看着李学武,不大明白领导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虽然说的是出版社估计销量不会高,但初次印刷也有一万册的,核算下来也有几千元之多的。
这个时候出书不是简单的事儿,那真是“一本书主义的”。
这里闲言几句,五十年代时作家稿酬不低。
当时的稿酬标准是:著作稿每千字为4元、6元、8元、10元、12元、15元。翻译稿为每千字3元、4元、5元、6元、8元、10元。
老舍、张恨水、艾青、吴祖光等文化人,都在五十年代初用稿酬在京城买下了自家的四合院,价格大约都为一万多元。
五八年七月开始,文华部制定了新的稿酬规定,采用基本稿酬加印刷稿酬的付酬原则。
当然了,基本稿酬还是原来的那种,印数稿酬按照印数累计递减的办法实施。
具体的算法就不说了,但是按照李学武这本初次印刷一万册计算,那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可是有两千三百七十六元之多的。
沙器之跟李学武所汇报的定价其实跟李学武没啥关系,因为卖多少钱跟李学武也没有关系,就是看看自己的“身价”值多少罢了。
因为即使这本书卖一百块钱,那李学武的稿酬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就是按照字数计算。
李学武这还是因为专业性强,所破获案件性质惊人,身份和学院身份的加成呢,这才给了个千字六元的价格。
不然依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千字四元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沙器之惊讶的是李学武这么处理稿费,那可是两千多元啊,这个时候谁家有这么多钱。
如果李学武自己用,那将是“一夜暴富”。
李学武没听见沙器之的回复,抬起头便见着沙器之正瞪着眼睛看着自己,不由得笑了笑。
“咋了?”
“处长……”
沙器之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为什么呀?这钱是您凭本事挣的,为啥要捐出去啊?”
“呵呵,就为了这?”
李学武轻笑了一声,随后点了点对面的座位,示意沙器之坐。
虽然是李学武的秘书,但沙器之在李学武办公室能有李学武请坐的机会不多。
一般都是李学武要跟他正经谈工作的时候,今天倒是要跟他谈谈怎么处世了。
“你知道稿费多少?”
“知道”
沙器之已经跟出版社的编辑核对过了,他当时还替李学武惊讶和高兴来着,没想到回来便被李学武给浇了一盆凉水。
“呵呵,那稿费是虚的”
李学武混不在意地说道:“文华部早就下过通知,现在的稿费都是减半实发”。
“那也……”
沙器之微微皱眉,强调道:“那也有一千多呢”。
李学武摆了摆手,示意沙器之听他说,见着沙器之认真听了,这才解释道:“发给我,那是一千多,如果我提出捐给钢铁学院图书馆,那学院一定会按实发放支票”。
沙器之没明白李学武的意思,狐疑地看着李学武,等待着进一步的解释。
李学武轻轻笑了笑,道:“多那一千多不多,少那一千多不少,都捐了,倒是让我好过些”。
“您是说……?”
沙器之看着李学武,不明白处长这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被迫害妄想症是哪里来的。
李学武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到时候你就明白了,有的时候要名就不能要利,要利就不能要名,否则名利双失”。
解释完又感慨地说道:“这个世界不都是由着你来想干啥就干啥的,有很多潜在的危险在等着你”。
说完看了看已经在思考的沙器之叮嘱道:“你要时刻谨言慎行,从社会上得到一分,就要回馈一分,这样才能守的住你现在所拥有的”。
沙器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现在有点儿怀疑处长是不是信佛,或者在大学里修哲学的。
李学武才没有修哲学呢,他是正儿八经修的管理学。
捐款的事儿他仔细想过,递交书稿的时候请韩老师帮过忙,虽然不是作弊,但也是用了人情。
这笔钱捐给谁都是捐,既然自己要在学校学习,又请学校出版,那必然要把这笔钱回馈给学校的。
一是让韩老师收回人情,二是让自己在学校面前有人情。
都是一个系统,这种人情一定会在某个时间帮助他。
这个时代给学校捐款的事情不多,可以说很少,学校也没有接受捐款的渠道和经验。
毕竟这个时候有钱的不多,想着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