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其实就是总裁办的搭建。
于丽作为总裁办的秘书,要能分得清工作的轻重缓急,给李学武一个初步的处理意见。
就像是现在沙器之所做的那样,将工作分类别、轻重、关系等等,初步给出处理意见和各方的态度意见,让李学武有系统化的判断。
行政管理中心的组织结构很先进,但人员结构很单一。
这在娄姐两人看来完全就是李学武小心眼。
首先是经理,也被李学武称为首席执行官的岗位,在人员选择上就不是固定的。
最先跟李学武合作的五大家族,除了娄家,其他四家轮值CEO。
CFO,也就是首席财务官,自然是大嫂赵雅芳来担任。
她现在赋闲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发挥作用。
CHO,首席人力资源官已经定了周亚梅。
COO,首席运营官的岗位同CEO一样,也不是固定的。
是由马杰这几家后来跟李学武合作的家族来轮值担任负责人。
目的很明确,就是李学武刚才跟娄姐说的那个意思——互相牵制。
包括娄钰在内,李学武主动将他从两方剥离了出来,避免了因为他在港城做的事对其他方面形成一种威胁。
当然了,娄钰是要重用的!
CIO,也就是首席信息官,在李学武这里就是智库负责人。
就因为港城现有的基础是他打造的,不能因为信任问题舍近求远不用他了。
在平衡各方力量和态度上,李学武做的还是很到位的。
娄钰对港城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担任智库负责人,沟通港城会方便很多。
在带领智库给行政管理中心提供意见和政策制定方案时也有的放矢,更加专业。
娄钰不能担任CEO,也不能担任COO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娄姐。
无论是CEO,还是COO,都是在给李学武打工。
内地东风系项目是跟他们没有股份关系的,李学武也从来没有说过内地东风系跟港城的时代系项目有干系。
就连闻三儿几人去港城任职都是一种借调,或者说是挂职锻炼的关系。
因为闻三儿是东风系的股东,不是港城时代系的股东,他过去任职也是行政任职。
娄姐此去港城,就是要担任时代系负责人的,如果娄钰再担任重要决策岗位,那就不光是李学武不放心了。
但是,即便娄钰不能担任决策型管理,可还是能发挥他最优能力。
跟CEO和COO一样,他也是要常驻俱乐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是要对几个家族负责人形成的CEO和COO管理结构负责的。
这当然是一种牵制与合作的手段,李学武在讲述和解释的过程中并没有掩饰或者修饰,说的很清楚。
在商言商,现在三人坐在办公室里谈工作,那李学武就不会讲什么人情世故。
东风系和时代系互相调职、挂职学习能锤炼队伍,也能开阔他们的眼界。
同时,在挂职过程中,因为没有利益牵扯,反而是对利益相关的决策层有了牵扯和平衡。
这叫细微之处见真章,李学武就是能把这种复杂的结构和组织关系简单化,具象化。
以后他作为“行政总裁”将要来这边参与行政管理工作,而CEO、COO和CIO就要直接对他负责了。
行政管理中心先锚定了几个关键位置,剩下的全都交给于丽这个总裁办主任去筹备和补充建设。
相比于CEO和COO的人员轮值,CIO的娄钰要执行工作地的轮值。
以红星村为办公地点的信息和政策管理中心就全都交给他来负责了。
娄钰将要负责东风智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把从港城带回来的丰富经验转教给山上的家族人员。
信息和政策管理中心(东风智库)将负责接收、处理、分析、研判和传递工作。
他们没有行政决策权,只有信息和政策的处理和建议权。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李学武在搭建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山上的资本家族人员从小耳濡目染,对经济学和社会学都有很深的研究和经验。
有了娄钰的掌舵,智库至少是能满足现阶段东风系和时代系发展的。
在智库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李学武也是要鼓励他们在经济政策的研究和管理上下功夫。
实在不行就去华清找教授级人物参与进项目来,一方面是节省李学武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能给企业培养管理人才。
人事管理中心在钢城,是由周亚梅负责搭建,不需要很多人,只要保证业务需要就行。
甚至在创业初期可以多部门协调办公,但该搭的架子一定要有。
财务结算中心,在一监所,由赵雅芳负责管理。
行政管理并不需要赵雅芳亲力亲为,只要能保障资金和账目的准确性就可以了。
这里将负责东风系所有业务的财务与结算工作。
在一监所里工作的这些老会计都不知道账目上的项目代号的意义,他们只需要做好账目就行了,剩下的审核工作有赵雅芳在做。
管理结构暂时就这么定,剩下的就是分站的建设工作了。
倒是也简单,只要按照现有的地域来划分就是了。
钢城站,负责东风船务、东风港务、钢城贸易、吉城贸易。
京城站,负责东风建筑、京城贸易、东风联合医药、东风联合印务、东风联合制造、东风联合食品。
港城站,负责东方商贸、现代置业、东方时代银行。
项目名称只要是带联合二字的,就说明该项目不是独资的。
东风联合医药是跟京城中医院、红星村、轧钢厂,以及卫三团合作的。
东风联合印务是跟一监所合作的。
东风联合制造是跟东城一监所和西城三监所合作的。
东风联合食品是跟红星村、卫三团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