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翘目不转睛地盯了宁殊半天,一看他神色狠戾起来,立刻灵巧地绕开,扬声道:“宁典食动手做菜不行,就要动手打人了?嘴里全是规矩,却是最不守规矩的人!”
她光看宁殊情绪不稳定,借口总比本事多,就知道他身上汇聚了各式各样让她厌恶的品质。
这样的人,就算没针对她,她也没法与之和平共处。
宁殊自己也愣了一下,他哪里不知道打人的后果?但他就是遏制不住这一瞬间的冲动。
他的动作像是被穿堂而过的秋风绑缚住,整个人定格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姿势,挥出去的拳头极其不自然地缓缓收回。
事已至此,他只好开始找补:
“姜主膳心里最清楚,皇宫里一切饮食都有严格要求,为的就是防范小人,偏偏你总弄这些出人意料的物什,给多少人添了麻烦,又让多少人提心吊胆!
“这才没来多久,姜主膳就把整个典膳局牢牢管控住,让我哪里有生存空间?风头都叫你出尽了,我们这些按规矩办事的人又要如何赚钱?
“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不成器的儿孙,还得养家糊口,指望着每月那点铜板哪里够全家过活?
“姜主膳,人都说‘奢不僭上,俭不逼下’‘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您把事情做绝了,断人财路就是断人生路啊!”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道德绑架走来了!姜翘在心中默念三遍“不与蠢人争长短”,然后才从自我反思中走出来。
从前在尚食局时,她受到排挤,也是因为一直掐尖要强,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得到太多夸赞与赏赐后,就遭了小人妒忌。
刚刚那一瞬间,姜翘也开始担心是不是自己真的断人生路了,但是她很快就发觉,明明错的不是她!她有才能就展示,又不是恶意竞争,别人没本事怎么可以怪到她头上?
与其自我内耗,不如指责他人!
方才宁殊的话又快又密,没给姜翘说些什么的时间,现下姜翘反应过来了,当即四两拨千斤:“既然宁典食觉得我断了你的生路,那便是承认自己技不如人了?比试结果显而易见,那就请没本事的宁典食收拾包袱离开京城吧!”
她话音刚落,一直没吭声的傅典食终于忍不住了,站出来说道:“宁典食说话就说话,莫要带上旁人。你自己觉得被断了生路,我们可没觉得。独你一个与姜主膳作对,我却是觉得姜主膳极细心,是真正为太子殿下考虑过呢。”
傅典食的维护让姜翘意外得不禁抬了抬眉,而宁殊则是见道德绑架没用,立刻恢复了原本的嘴脸。
“好啊,你们可真是没志气的,都被一个突然调过来的丫头片子欺负成这样了,还替她说话。我就说吧,你们先前就对我有所保留,没有告诉我太子真正的口味!你们就是在给姜翘当狗吧!”宁殊一手叉腰,一手把满屋子的人都指了一遍,嗓门大得震耳朵。
就在这时,屋外忽然传来整齐的行礼声:“太子殿下万福——”
很快,澹台勉闻就与身边一众侍从出现在院落中。
宁殊与姜翘的矛盾只好暂且再议,众人到屋外行礼接驾。
澹台勉闻挥手示意众人起身,然后对着应久瞻比划了几下手语。
随后,应久瞻站出来,用拂尘一指宁殊:“大胆宁殊,还不快跪下!”
宁殊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看似老老实实地跪了下来,但心中却在推测,方才太子有没有听见自己说的话。
姜翘眼观鼻鼻观心,虽然并不习惯这种强权压迫人而受益人是她的场面,但是总不至于这时候犯蠢拆台。
应久瞻向来一副笑眯眯的面孔,现下也板起脸来:“口出狂言,又言而无信,姜主膳没有上报,是你的运气,结果你竟得寸进尺,对上佐官不敬,这是不把朝廷亲册的官员放在眼里吗?”
姜翘悟了,在宫中行走,扣帽子是必备技巧。
如果现在给宁殊扣帽子的是姜翘,他一定会反唇相讥,只是现下应久瞻说的话是太子授意,借他八百个胆子也不敢说些什么,只能乖乖默认。
“姜主膳已经说明太子殿下的饮食需求,你却自作主张依照旧例行事,可是不把殿下的健康放在心上?”应久瞻继续扣帽子。
宁殊张了张口,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既然宁典食没什么好说的了,”应久瞻示意身后的内侍过来,“带走,按律处罚,再依比试时的约定,将宁殊逐出京城!”
宁殊意识到自己再不说些什么,就真的没救了,于是扯着嗓子呼喊起来,他甚至无法正常组织语言,求饶、对姜翘的污蔑、虚假的悔恨,全都掺杂在一起,没一会儿,他就被拖远了,没了动静。
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解决,整个过程迅速得惊人。
应久瞻屏退众人,随后关好房门,给太子留出可以放心跟姜翘交流的空间,又差人去找笔墨纸砚来。
周遭安静下来,姜翘心中五味杂陈,立在一处,并未发话。
烦人的宁殊□□脆利落地处理了,姜翘承认,方才自己是有那么一丝丝的爽到了,可是她需要警惕自己的思想被权利侵蚀——她虽然不可能让人人平等在这个时代成为现实,却也不该为权利带来的利益沾沾自喜。
再者,她亲眼看到澹台勉闻用手语吩咐应久瞻做事,这也让她心里不快。先前她以为太子不会手语,或者这个时代没有手语,结果他分明是会的!这显得费尽心思用写字的方式与他交流的她,像个不折不扣的傻子。
近乎凝固的空气让澹台勉闻感到不舒服,他静静地望着姜翘良久,然后示意她先坐。
须臾,应久瞻取来纸笔,交给二人。
澹台勉闻率先写道:说了有事情就告诉我!还是说你觉得让他离开京城就够了,他冒犯你的事就算了?
姜翘提笔,墨汁滴在纸上,她犹豫了一下,没有正面回答:他会怎么样?
她不知道本朝具体的法律,因此原本也没意识到自己算是宁殊的上佐官,她说的话是不容宁殊违背的。
澹台勉闻没有什么情绪起伏地写:先受杖刑,再驱逐出京。
宁殊一把年纪了,受了杖刑,就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