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田园医农> 第150章 侃侃而谈话酒水,无偿合作添新人(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0章 侃侃而谈话酒水,无偿合作添新人(一)(2 / 2)

我疑惑的是,杜康为什么不把吃剩的干粮放回背包中,而偏偏放到竹筒里?我想是这因为当地缺少一棵有洞的桑树。另外,杜康家境贫穷,文化水平想必也不高,又如何造字?所以我觉得这个传说,捏造的痕迹过于明显。”

徐哥喝了一口茶,继续讲述。

“还有就是杜康为地主放羊,地主每天只给他一个秫米团。杜康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气愤,常常不吃,而把它扔到桑树洞里。这样一来,他就生了病。叔父觉得他是因为天天吃秫米团才生了病,就弄来曲粉给他吃。可他还是气不过,把曲粉也扔进了桑树洞。忽然一场雨来,杜康病得更重了。三个月后,他觉得自己要死了,就打算到桑树那里刻个字,好占了那块风水宝地。结果,他到那里发现了酒,一喝病就好了。当时也有鸟“啾啾”地叫,也就叫“酒”了。这个传说中,酒的产生与命名,和上面说的第一个基本相同,不过第一个是把干粮忘在了树里,第二个则是因生气而主动扔进去的。最后就是贮粮于树洞,仓颉造“酒”字。前边我不是说杜康掌管天下的粮食,那么粮食如何贮存是个大问题。一天,他来到桑树涧,觉得把粮食藏到树洞里是个好办法。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粮食都变质了,流出了味道鲜美的液体。杜康知道自己犯了大罪,便向大禹请罪,并把液体献给了他。在大臣们的请求下,大禹也没有怪罪杜康。杜康找来自己的老乡仓颉给这东西命名,也就有了酒字。”

“呵呵,版本不同,但杜康造酒的基本事实是一致的。民间传说丰富多彩,但对其背后的真实事件却会造成一些遮蔽,让事情的本来面貌变得扑朔迷离,进而使一些地方因争夺名人而发生纠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