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百亩田庄居然高产了!好半晌,荣国公都呆呆的愣在原地。
倏忽,有官员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开口询问:“荣国公,我可有事想问问你,瑞阳侯在你府上的时候可曾读书习字?”
齐刷刷众人的目光都落在荣国公的身上,他下意识的摇摇头:“不曾。”
此言一出,有些官员的目光变了,苏秦再不得荣国公宠爱,也得让他读书习字,懂得圣贤的道理。怪不得人常说,有后娘就有后爹,不得不说荣国公这个亲爹当得很不称职。
紧接着那官员又追问:“既如此,那瑞阳侯是如何知晓农事?”
荣国公......他又不是苏秦,怎么会知晓这些事。不过他还是答道:“我觉得此事必定有蹊跷,并非良田岂能有如此高的收成,再者他自幼身子孱弱,整日靠着汤药养着身子,又怎么会知晓农事?大家可别被他蒙骗了!当初他对我大呼小叫,不敬祖母,逼死了刘姑娘,这一桩桩一件件我现在可都记着呢!”
苏秦都被荣国公从族谱除名,此刻自然毫不犹豫的抹黑他的名声,来遮掩内心的愤怒。同时在心里咒骂苏秦一通,都出府了还不让人安生,真是烦躁的很!
这时,有小厮急匆匆的跑来,对着荣国公轻声道:“国公爷,丞相有请。”
丞相请他,莫不是与苏秦有关?荣国公应了声,便跟在小厮身后离开。
“你们觉得荣国公方才的话可信吗?”
“这个不好说!”
“我觉得不可信,秋收高产的事实摆在眼前,容不得你们不相信!”
“我觉得可信,你们可别忘了,瑞阳侯逼死了一条人命,还忤逆不孝。”
“切,我才不信这些,荣国公但凡公正些,原配逝世后就应该好生教养瑞阳侯,大宅门的那些事谁不知道。”
“荣国公府的嫡长子娶屠户之女冲喜算怎么回事?门不当户不对,分明就是别有用心。”
“就是,我也不信。”
“好了,大家都散了,等散值后派人去打听打听就知道真假。”
“对!”
“......”
——————
王太傅书房
管家领着苏秦进入书房,李二在门外候着,很快管家也出来了。
书房内丫鬟飞快的给苏秦摆上茶水、糕点,很快也退下了。
这时,王太傅放下手中的折子,朝苏秦看过去,一身淡蓝色长袍,头上戴着白色的玉冠,面色红润,身子倒是健壮的很,并没有传言说的虚弱。
对上王太傅打量的眼神,苏秦恭敬地起身作揖:“小子见过太傅。”趁机扫视了他一眼,老头大概五十来岁,满头白发,衣着朴素,身子健朗,名满天下的大儒看样子也是个好官,这是苏秦得第一印象。
“瑞阳侯不用多礼,坐下说话。”王太傅淡声道。
既如此,苏秦就坐下。
“可知老夫今日找你所谓何事?”王太傅主动发问。
闻言,苏秦摇摇头:“不知。”
两人四目相对,几秒后王太傅微微笑道:“瑞阳侯不用拘束,老夫就是好奇你是如何让水稻高产?”
直接进入正题,不用花心思兜圈子,紧接着苏秦就将焚烧秸秆、曲辕犁、肥料、排水等一系列的事一一告知王太傅,见他并没有不耐烦,苏秦讲述的就越仔细起来。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焚烧秸秆、曲辕犁等农业知识,能得到大佬的赏识,借助大佬之力将这些深入百姓,多好!
趁着苏秦讲述之际,王太傅可以仔细的观察苏秦,发现他文思敏捷,语言流畅,头绪很清晰,做事也能有条理性,的确是个人才。
见苏秦说完了,王太傅颔首:“好!你的想法很好,成果也是喜人的,只是老夫更好奇这些你是从何而知?据老夫所知,荣国公并未让你读书习字。”言下之意提醒苏秦要说真话。
自从施兰第一个问过这个话题后,苏秦后来与福伯商量好对策了。现下他温声道:“太傅,实不相瞒,小子读书习字是生母仆人福伯教导,至于农事,得多亏了生母留下来的嫁妆,其中有一本孤本,上面记录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