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苏秦沉声道:“王大人,或许你知晓本官出自荣国公府,但本官是原配所出嫡长子,并不得祖母、父亲和继母疼爱,相比而言,你比我幸福的多,起码你还有父母、兄长的关切,哪怕是表面,也很好。人生很长,我们得向前看,过好我们自己的日子。”
来大周这么久,连福伯都未曾这般推心置腹的说过话,王福来是第一个,或许他们俩(王福来与原身苏秦)在莫种程度上同病相怜,才会让他们有共鸣。
“大人,你说的对,过好自己的日子。下官相信以大人的才智和能力不会屈居桐县,必定......”王福来颇为诚恳的话被苏秦打断。
只见他摇摇头:“福来,这些话日后切莫再说。你可知本官为何带你来西北偏僻的田庄。”他知王福来的真心话,并非溜须拍马。
见状,王福来低头遮掩眼睑:“回大人,下官斗胆猜测大人要找人开垦西北的田庄。”
对此苏秦毫不吝啬的鼓掌称赞:“福来,你猜对了一半!”
王福来???一半???
随后王福来低声道:“大人,下官愿闻其详。”
蓦地,马车停下来。
苏秦率先下马车,道:“福来,等着。很快你就知道了。”他先卖个关子。
王福来紧随其后跟上苏秦的步伐。
不得不说西北偏僻的田庄还真是不给力,首先土地不肥沃,其次不靠近河边,庄稼生长的三要素:土壤肥力、水源和阳光,就只剩下阳光,难怪会成为荒地。桐县的老百姓就算外出逃荒也不会来这里开垦荒地。
苏秦至今还能记得刚来桐县第一天在城门外遇到逃往外地的拖家带口的老百姓,他至今隐忍不发未处置桐县的地主、恶霸等人,不过他已经想好对策了。
年后正是好时机,所以才会有现下苏秦站在荒地这里。
首先土地不肥沃,苏秦可以想尽一切办法让它变得肥沃。
其次不靠近河边,苏秦也可以向办法引水。
此外前几日苏秦来了灵感,想起历史书上曾经介绍的筒车,这一有历史性意义的灌溉工具,当时他就提笔画下来让王文石再去研究,尽快将其做出来能让更多的老百姓用上。
刘大来禀告苏秦,他们所处的西北田庄足足有上千亩田地,简直就是浪费,暴殄天物!
最后,苏秦看向王福来:“若是让你来开垦荒地,你可有计划?”
瞬间,王福来不敢置信的抬头,让他开垦荒地?
这是在开玩笑,还是说真的?
略微思忖,王福来深呼吸一口气:“下官请大人不吝赐教!”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噗嗤一声苏秦笑出声来:“哈哈哈哈!福来,不用紧张,本官逗你玩的。你治安巡查的事还处理不完,放心,本官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随意给你委派公务,放心好了。”
生怕王福来忧心,苏秦伸手轻拍他的肩膀。
震惊中的王福来回过神来,讪讪笑道:“大人见笑了,还是下官学艺不精,日后请大人多多指教。”
见状,苏秦摆摆手:“福来,指教谈不上,我们可以互相切磋,共同学习。走,我们回去,路上慢慢说。”
实地考察的差不多,苏秦也该打道回府,等回县衙在仔细的做一份开垦三百亩荒地的可行性计划书,不能麻木冲动,得事前下功夫准备。
一回县衙,苏秦就直奔后院,来到王文石的书房。
一抬头,王文石与苏秦四目相对,他赶忙放下手中的木头,准备起身行礼。
苏秦赶忙制止:“文石,别多礼了,快些说说今日做的如何了?”他看过荒地,迫不及待的希望王文石能给力把筒车做出来。
王文石作揖答道:“大少爷,小人把大转轮的图纸再稍微修改下,等会就能开始做起来。至于竹筒和流水槽,容小人再琢磨琢磨。”
深知不能操之过急的苏秦颔首:“好,文石,你做的很好了。等做出来,你可就是百姓的大恩人了!”
“大少爷,你可真折煞小人了。这些都是你画出来的,小人根本就......”王文石颇感惭愧,恨不得今日就能做出来派上用场。
眼见王文石越说越不像话,苏秦出言打断:“行了,文石,切莫妄自菲薄,好了,我不打搅你了,你继续琢磨。我去写计划书了,有事让人去二堂找我。”
“好,大少爷。”王文石心下一暖,低低的应道。
戌时三刻,苏秦还在书房规划计划书。
开垦荒地首先得有人作为生产力,现代可以用机械化,大周不行。
对此苏秦准备明日吩咐衙役明日在县衙外张贴榜文,他要召开桐县百姓大会,同时吩咐王福来派人四处宣传。
相信人的问题很快能攻克。
其次便是耕作工具,苏秦从一来桐县就吩咐王文石做曲辕犁,现下县衙的曲辕犁少说一百把,差不多也够了。若是实在不够,回头让王文石抽时间再做,眼下绝对不能打搅王文石,等让他钻心把筒车做出来。
至于水源问题,苏秦想好了,一方面依靠王文石做出来的筒车,距离西北偏僻田庄五百米处有一条大河,就用它的水;另一方面还可以让百姓挖水井,双管齐下。
同时荒地彼此间的沟渠也得趁翻地时一并挖了,省的日后不好排水,也不好灌水。
——————
正月二十三
苏秦这几日一直在忙着西北开垦荒地的计划书,魏冉冉等人也识趣的不去打搅他,让他专心的投入忙碌中。
厨房王文婉为此还特意烧了好几只鸡炖鸡汤给苏秦补补身子。
冬暖商铺的生意持续火爆,尤其纸牌的加入,更是日进斗金。
摆地摊的施兰和陆廷烁两人也生意火爆,每每带出去的物件很快都卖光了。
魏冉冉、施兰和陆廷烁三人仿佛打开了新的世界,有苏秦废寝忘食的写计划书,就更为她们做了好榜样。
辰时六刻,苏秦在县衙召开了桐县的百姓大会,由于时间仓促、宣传不到位、百姓观望中,此次来参加的百姓只有不到一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