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南京城外,浓雾缭绕,弥漫着一股凛冽的凉意。
洪承畴站在城墙上,望着围困已久的湘军,心中充满了焦急和无奈。
经过数天时间,湘军在城下挖掘了壕沟,筑起了高墙深沟,让清军望而生畏。
在南京城外,湘军的壕沟日渐成型,高墙和深沟让清军感到束手无策。
湘军的大军已经将南京城四个城门团团围住,逼得清军无处可逃。
城下的谭无名马不停蹄地巡视着四个城门的进展,他满意地看着这一切,他知道胜利就在眼前。
洪承畴看着眼前的情景,心中焦急万分,这样的局势让他深感压力,他知道继续困守下去,只能等待死亡的降临。
每一天,都是如鲠在喉的窒息感。洪承畴望着城门口愈发密集的湘军,内心充满了无力和沮丧。
但他也深知,此时不是颓废和绝望的时候,他需要寻找突破口,他必须寻找一种破局的方法。
洪承畴在城墙上巡视着,仔细观察湘军的布阵。
不久后,他的目光落在北门附近,湘军守军的人数相对较少。
这一点给了他一丝希望,或许能够从北门找到突围的机会。
想到此,洪承畴立即召集自己的部下商讨突围计划。
他决定派遣大将马得功带领三千清军趁夜从北门袭击湘军,尽量打开一条生路。
夜幕低垂,寂静的夜色笼罩着南京城。
马得功默不作声地带领着清军士兵从城中悄悄出发,他们踏着黑暗,小心翼翼地靠近湘军的防线。
终于,他们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北门壕沟附近。
黑暗中,马得功聚集了部下,分配了任务和行动计划。
每个清军士兵都充满了决心,他们知道,这一次是他们突破湘军围困的机会。
马得功发出了号令,清军士兵如同黑夜中的幽魂,迅速而悄无声息地冲向湘军守军。
然而,正当清军士兵的身影出现在湘军的视线中时,湘军北门守将袁宗第早有准备。
谭无名早已预见到了清军突袭的可能性,因此,要求湘军人员务必提高警惕。
袁宗第眼神锐利地盯住城门,等待着清军的到来。
当马的功的军队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时,他立即下达了指令。
湘军守军瞬间行动起来,马上利用壕沟和掩护的高墙,用弓箭、火枪对准了清军的方向。
箭雨如雨倾泻而下,火光照亮了夜空。
袁宗第手持长刀,率领湘军奋力应战。
清军的士兵们凶猛地冲杀,但湘军的壕沟和弓箭手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袁宗第凶狠地挥舞着长刀,保护着阵线不被清军突破。
马得功带领清军越往前,箭矢越不断飞来,同时火枪的声音回荡在战场上。
箭雨瞬间变成了一片黑暗中的烈焰,弦声和炮声交织,湘军为了不让清军逃出去,不惜拼尽全力。
清军士兵被湘军狙击得节节败退,无数身影瞬间倒下,鲜血染红了战场。
马得功清晰地意识到,突围的希望已经化为泡影。
只能无奈地放弃突围,放弃几百具清军的尸体,匆匆逃回到了南京城内。
洪承畴接到马得功的失败消息,脸色顿时沉重如铅。
他感到一阵无力和失望,他再次反思自己的决策和指挥能力。
他明白,他们需要更多的策略和智慧,才能战胜这个险恶的局势。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南京城,洪承畴再次召集将领们讨论突围的计划。
会议室内弥漫着焦躁和不安的气氛,洪承畴的脸上也挂满了忧虑。他知道,若继续这样等死下去,清军将山穷水尽。
整个城内弥漫着焦虑和紧张的气氛,但在洪承畴的带领下,士兵们渐渐恢复了信心。
洪承畴决定再次派遣一位将领带领清军从东门袭击湘军,寻找突围的机会。
郝效忠站了出来。“大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东门突围。”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洪承畴思虑片刻,认为这个方案可行,于是派出郝效忠带领五千清军,准备从东门袭击湘军。
他选择了勇猛善战的郝效忠,希望他能够带领五千清军开辟一条出路。
暗夜中,郝效忠等人踏上了东门的征途。
而东门的李来亨早有准备,对他们的意图知之甚明,湘军利用壕沟和火力优势,迎击着郝效忠的进攻。
李来亨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下令士兵们紧紧守住阵地,不给清军任何机会。
清军一冲而上,惨叫声、火光和箭雨同时爆发。
箭雨如雨,火光四溅,弓箭和火枪交织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清军士兵拼尽全力冲击,但依然难以突破。
清军奋力冲击,但无论如何都无法突破湘军的防线。
湘军的壕沟和箭雨堪比铜墙铁壁,清军虽然奋力冲刺,却始终无法冲破湘军的防线。
一番持续的激烈战斗后,郝效忠不得不做出撤退的决定。
郝效忠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下被湘军射杀,内心充满了无力。
经过苦苦战斗,郝效忠最终接受失败的事实,只能退回到南京城。
他带着那些伤痕累累的清军残兵回到南京城,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遗憾和失落。
洪承畴接到失败的消息,脸上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愧疚。他紧皱眉头,他意识到突围并非易事。
清军突围的计划已经失败了两次,他心中愈发沉重。
他明白,湘军已经布置了全城防守,每个城门前都充分准备了壕沟和防御工事,突围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会议室中,气氛沉寂,洪承畴和将领们默然无言。
他们明白,连续的失败让清军士气低落,士兵们开始产生怨言和质疑。
洪承畴与将领们聚集在一起,面对突围的连续失败,他们心生愤怒和沮丧。
然而,他们也明白,此刻绝不能放弃希望,必须寻找新的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