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三天等待,我们都觉得好像并不算什么煎熬,聊聊天,喝喝茶,时间过得很快。
但确定好进洞参观的时间后,手表的指针就像被人故意调慢了许多,走得很慢,心中的焦急便肆意生长,让我们备受煎熬。
六月一号那天,我们早早就来到了大门口。
走进大门后,曾晓娇一直盯着走在我们前方的一个独自前行的游客。
那位游客的背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高大,也不猥琐,走得不急不缓,但始终就在我们前面晃悠。
要说他一定有什么能引起曾晓娇注意的特质,那就是他走路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韵味。
我一直不知道应该找个什么词语来形容那种气质,但我扭头一看身旁的曾晓娇和叶真,那个词语就蹦了出来。
“贵气。”我在心里揣摩道,“这也许就是易经所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吧。”
曾晓娇倒是几次加快了脚步,想跑上去看看那人的正面。
可是当她快的时候,那人也快,很快就消失在了不知哪一个洞窟里。
曾晓娇只得作罢。
这次,我们依然按照上次的战术,没有直奔主题,而是碰到那个洞窟开着,就钻进去观赏一番,主打一个漫无目的和随心所欲。
“转了这么半天,好像并没有发现什么行动可疑的人。走,现在就去103窟。”一个多小时后,叶真这样说道。
“也许我们才是行动最可疑的人,哈哈。”我笑道。
103窟在莫高窟底层一个毫不起眼的拐角处,洞门很小,如果走得太快,可能根本都留意不到这个洞窟。
“103窟怎么会在底层?”我走到洞门口,仔细看了看洞口上方的数字,上面竟然写着三个数字:103,104,105。
叶真站在洞口,笑着问我:“那你以为在哪儿?”
“我以为在二层呢!那天你不是一直仰头看着二层吗?”
“哈哈哈,我又不是莫高窟的工作人员,我怎么知道它在几层?我那时是在仰天长叹好不好。”叶真见我傻得很天真,所以笑得很开心。
我很想给他一拳。
“这三个洞窟是连在一起的?”曾晓娇看着头顶上的编号,问道。
“103窟前室南壁为第105窟,北壁为第104窟。甬道南壁画地藏菩萨一身,北壁画毗沙门天王一身,但均有损毁,局部模糊。”叶真当先一步跨入洞中,边走边说道。
“第103窟建于盛唐,清代重修,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主室窟顶藻井绘团花井心,周围绘联珠、半团花、鳞纹、垂角幔帷边饰。窟顶四披,绘有千佛。西壁平顶敞口龛内存唐塑清修趺坐佛一身、清代重塑弟子二身和清代修补重绘菩萨二身。龛顶大部分已被毁坏。龛外南、北侧各绘菩萨一身。龛外南北两侧各有一土台,土台上存清塑菩萨各一身。”叶真的声音从内而外地传出来,有些嗡嗡作响,“那维摩诘经变画便绘制在主室东壁之上,画面以‘品字形’排列,窟门上方为‘佛国品’的内容,门南侧绘制维摩诘,下侧绘制方便品,门北侧绘制文殊菩萨和各国各族前来闻法的国王大臣等。”
“卧槽,怎么还有个人!谁特么在这儿装神弄鬼啊,吓我一跳!喂,说你呢,你是谁?”突然,叶真一声惊呼。
听声音,把他吓得不轻。
他的声音又把我们吓得不轻。
“《维摩诘经》共十四品,敦煌壁画中出现十三品,而本窟则绘出七品,分别为:佛国品、方便品、文殊师利问疾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入不二法门品、菩萨行品。”一个陌生的声音骤然响起,声若洪钟。
“你到底是谁?”叶真大声质问道。
我和曾晓娇赶紧小跑几步,冲进了主室。
主室本就狭窄,再加上室内光线昏暗,只见藻井正下方、佛台正前方的中央,正立着一个人影。
“你不是那个……游客!”曾晓娇对着那人的背影看了半天,突然惊呼道。
我对曾晓娇嘴里的那个游客本就没什么深刻印象,有也仅局限于他走路的气质,而现在他站着不动,我就没什么概念了。
那人好像根本就没听见叶真和曾晓娇的声音似的,继续自顾自地说道:“画面上维摩诘踞坐于床帐中,手挥麈尾,斜依乌几,身披鹤氅,意态潇洒,说是有病却毫无病容,正扬眉启唇向文殊发出咄咄逼人的诘难。”
“他通体衣褶流畅自然,神采奕奕的面颜与手脚均用焦墨、中墨多次勾勒,潇洒自由的笔墨把一位经纶满腹、学识渊博的居士生动地刻画出来。而文殊菩萨则是文静安坐、胸有成竹,两人动静分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文殊身后的弟子,表情更是生动,他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是迷惑不解,有的好像若有所悟,而有的又在苦苦思索。种种神态都是听众对于这场非同寻常的辩论的不同反应,体现出作者为烘托主题所作的努力。”
“这人是专家还是游客?怎么对这幅‘维摩诘经变画’这么了解?这103窟里还有南壁‘法华经变画’,北壁‘观无量寿经变画’,这人为何偏偏只讲这‘维摩诘经变画’?有何深意?”我细思极恐。
不过,叶真和曾晓娇都沉默不语,看样子似在仔细聆听,我便没有开口。
只听那人继续说道:“文殊座下的帝王,画师则用形象的高大来突出他地位的崇高。画师一手流畅明快的线描,把一个广额丰颐、浓眉大眼、隆鼻美髯、仪表堂堂的中年华夏帝王勾画得栩栩如生。他头戴冕旒,身着衮衣,在大臣侍从们的簇拥下昂首阔步、不可一世地朝着维摩诘走去。这中原帝王神情祥和,气度雍容,面带欢愉的微笑,看似在愉快地听法,其实又凸显出雄霸一方的自信与高贵,不失为一幅珍贵的写实历史人物肖像画。而他身旁的侍从和官员,无论神情、相貌,都与阎立本绘制的《历代帝王图》中的侍从官员完全不同,表情虽严肃、恭敬,但神情却安详、自信。他们的冠帽也与阎立本画中的冠帽完全不同。这种冠帽称之为‘三梁进德冠’。这种冠是唐太宗亲自设计、用以赐给亲近大臣的朝冠。上个世纪70年代,昭陵博物馆在唐开国功臣李𪟝墓中出土了一顶‘三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