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娴岱,也为了崔氏一门的荣耀,崔府自然是为心无旁骛,尽心尽力。
“昨日兄长提及一件怪事。”娴岱开口说道。
“是何怪事。”桓郑问道。
“是征税之事。京畿有处,为了抗税,竟多了许多举家顽抗之事。席卷细软,举家逃走,等戍卫的地保发现时,已是一座荒村,除了空荡荡的破草屋子,什么都没剩下。地保带人去追捕,竟一无所获,如同人间蒸发一般。”
娴岱缓缓道。
“负隅顽抗之徒!不过一点征税,竟要举家逃亡,果然庶民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不过一处村庄,我大晋朝人口众多,不惜这点不思忠义之辈。告诉你兄长,如若发现逃命踪迹,不必禀报,举村连坐,不留活口。”
桓郑轻描淡写说道。
“是,兄长知道如何行事。虽说走脱个村庄人口无甚大事,只是怕此风渐开,动摇民心,陛下禅位在即,万不能在此时有不受天命的流言泛滥。况且,逃民一旦成风,国中人口锐减,也是动摇国之根本的大事。世子恕罪,娴岱自作主张,吩咐了父兄,敦促各州县,加强对庶民村庄的管束。”
娴岱款款道。
听罢此言,桓郑颇为赞许,娴岱看来不止闺阁之才,于朝政,也多有眼界与魄力。当日怎会弃她而选连宋?不解不解。
桓郑欣慰地开口道。
“怎会怪罪?你真是让我惊喜。父亲常说,娶妻当贤,良妻才得好儿孙。
如今有你辅助,来日无论何时,你我同心,桓家必有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