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读书人,咱村子里孩子皮着呢,正得易先生这样的才子教教学问”,慕如道。
“学啥学问,咱横竖是在这里头了,有田地种饿不着了,学那么多做啥子,读书就不是咱庄稼孩子干的事,眼下是这荒原还大着呢,不知道有啥危险没有,才叫那易先生教学问给看起来,这要是在咱酒坊那,这半大点孩子就能跟着下田干活呢”五伯说道。
....
慕如一时语塞,竟也不知如何回应。他想起了当年教做灯笼的小乞丐,有了独门的手艺却守不住,最终恩将仇报讹上慕如。民生艰难,不止是因为没有田地,民众蒙昧无知,目光短视,何尝不是根源。
“木头,在酒坊里我可没少照顾你。你看这源中地还那么多,大家伙眼下还顾不上,没抢起来,将来要是有个什么的,你可得站我这边。五伯丝毫瞧不见慕如心里的沮丧,继续说道。
是啊,庄稼人,世世代代扒在田地里头,子子孙孙想着的是如何留住更多的粮食,哪还顾得上想别的,世道也没给他们多想的机会,吃喝都是问题呢。
“对了,木头,你那个小娘子眼瞅着要生了,你忙得很,你们家的粮食你别瞅,你婶给你留着好些呢,当时逃荒来时特地抓的两只鸡,这些日子可攒了不少蛋,到时候给你拿是去。”五伯忽然想起啥,咧笑着一张老脸,高兴地说着。
是啊,庄稼人,目光短浅,但是也是淳朴。想的简单,恨的简单,爱的也简单。
“你干啥子!”
“”你他娘的干啥子!”
不远处一阵吵闹声把慕如的思绪拉了回来。
“现在是不缺地种了,倒是为水源打起来了”,五伯一边说道,一边拉着慕如赶过去。往年在外头,为着争水源,哪年不得闹点人命,眼下刚有些好日子,可不兴这般触霉头。
“你们都住手”,来劝架的人,把两家人分了开。
一见慕如过来,庄大拉着慕如让他给评评礼。
“木头,我正打着水浇田,老巴头在前头把水堵住了,我这可怎么浇田,咱们进这荒原,粮食可不多,不赶紧着种出来,可怎么办”,庄大扒拉扒拉说了好多。
一听庄大诉苦,老巴头也一脸委屈,道“我怎么就堵住水源了,我的田虽说在上游,可离这河可有些远,我不得拿着桶啊盆啊什么的打好水去浇吗,你的田虽说在下游,离河近啊,等等我怎么了,又耽误不了你多久”,老巴头委屈过后又满不在乎起来。
“”什么叫没耽误多久,你们上游接水的一排一排的,我们在下游的得等多久,你们一排排拿着桶接,叫我们用什么”,庄大一听更来气。
“那来荒原着急,光顾着带着粮食种子鸡鸭什么的,别的没顾上带啊,好些人家没有打水的家伙什,大家轮流相互用一下怎么了,至于这么大气性吗!哦,你们来的早,占着下游靠河边的好田地,浇水近着呢,我们上游离的远,你们等些时候能怎么样”,一听庄大骂骂咧咧起来,老巴头也不甘示弱,气盛起来。
两家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都拉着慕如给做主。慕如哪碰到过这种田间地头的拉扯,一时间也拉扯地不知所措。
“好了好了,你们拉扯木头做什么,木头找着这么个好地方,还冒着危险带我们来,你们就这样撕扯他吗。木头是办大事的,不是咱们田间地头打架的做派,你们这般为难他干啥。”,一见场面混乱起来,五伯赶忙站出来喝止。
“五伯说的对。往年在酒坊,被官兵压榨的就一点田,一年辛苦到头都填不饱肚子,现在有这么大的地,种的还都是自己的,就为了一点水,自己人置气成这个样子,咱可是一个庄子出来的,这么丢祖先的脸吗?一点事,相互让上一让,非得天天吵日日闹,住不惯的,自己回酒坊去,别在这扰了大家的好日子”,田二素来仗义,为人也公道,进桃源这两三个月,看着此起彼伏地争抢,早就看不过眼去了,今日索性一并骂了出来,眼下这日子,比酒坊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为了一点事,吵闹成这样,他田二就看不惯。
见着五伯和田二都开口了,庄大和老巴头这才消停,讪讪的夹着尾巴各自忙去了,是啊,跟在酒坊的苛政压榨比起来,这点事算什么呢,可不值得这般争抢。
见着人散了,田二上前安慰慕如,“木头,没伤着你吧。虽说你在酒坊住了几年,但也还没见过这个阵仗吧”
五伯道,“往年,木头是带着我们跟官方争,哪曾见过自己人打起来,别吓着了”
慕如略自嘲笑笑,道“五伯,哪就吓到了,就是觉着,本来说是带着大家来过新日子的,结果现下这里吵那里争的,有些不是当初的意思了”
田二道,“木头,我们知你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只知道田里扒拉点口粮,而你是想帮大家伙争出个活的法子,我们懂的,你也别灰心,有啥要帮忙的,你尽管来说。修墙那个事,我见你老也碰一鼻子灰,你也别愁,我虽不知是个什么意思,但是若是你觉得要紧,我跟你去”
慕如一听此言,心上一暖,到底还是有人懂得的,眼下一点小磕绊可算什么呢,眼下这片天地,可不比从前强上许多。
..........
皇宫,丧礼。
合宫挂白,仪程威严,形神哀戚。
桓郑身着麻衣,衣袖中隐隐透出龙纹。
“跪,宣”礼仪官发着号令。
“大行皇帝遗诏!朕德鄙薄,不堪江山之重!惜哉太子,不得天佑,恐触天怒,皇嗣难继,悲哉晋室无后,江山难继,痛哉万民,无以为依。今特下诏罪己,望得苍天宽恕,赐我万民不世之君。幸哉上天垂怜,育有桓族,文成武功,可护万里山河,开拓万年盛世。今秉承天意,禅位桓郑,望郑以黎民为念,万勿相辞。”
宣令官语毕,满殿大臣均叩首伏地,恳求桓郑即位。
桓家数代的心血,终于熬到了今天。能有今日,是父亲拿命筹划来的,是桓家列祖列宗庇佑,今日,终于成了。
桓郑望着顶上的那把椅子,一步一步,拾阶而上,每走一步,心便更沉一分,每踏一阶,眼里便更深一分。终于,一步一步,走到了最高处,接下了诏书册印,俯视着阶下的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