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士卒糜烂的情况。广成子向通天教主详细描述了火灵圣母如何伤害洪锦、龙吉公主和姜尚,以及自己如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番天印终结了火灵圣母的生命,并特地将金霞冠送至碧游宫,请求通天教主发下法旨。
通天教主回应道,封神之事涉及许多忠臣义士,有些成仙道,有些成神道,各有其缘分和等级,包括他的教下弟子。他强调这是天命,不容小觑。广成子被告知,若有通天教主门下弟子阻挠姜尚,姜尚有权利使用打神鞭进行反击。通天教主也提到他已经发布了教旨,要求弟子们严守本分,若有不听教训自取灭亡的,那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与姜尚无关。
最后,通天教主告诉广成子可以离开,并要他转达这些信息给姜尚,表明通天教主对封神大业的支持,并对自己教下弟子的行为有所警示和规范。
广成子离开碧游宫之后,遇到了一些不满的弟子们。他们听说通天教主允许姜尚使用打神鞭对付不遵循教导的弟子,心中感到不服。尤其是金灵圣母和无当圣母,她们对广成子击杀火灵圣母并缴上金霞冠的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怒,认为这是对自己教派的侮辱。她们认为通天教主对此事的处理不够公正,感觉被边缘化和忽视。
龟灵圣母也极为愤怒,认为广成子击杀火灵圣母并缴上金霞冠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行为。她大声表示,打算亲自对付广成子,以此来泄露自己和同门的愤怒。这种紧张的氛围预示着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冲突和对抗。
龟灵圣母手持宝剑急速赶来,大声呼喊挑战广成子。面对她的咄咄逼人,广成子保持冷静,礼貌地迎接,并询问她的来意。龟灵圣母指责广成子不仅杀害了她的同门火灵圣母,还大摇大摆地来此,她认为这是对她们教派的公然侮辱,并宣称要为火灵圣母报仇。
广成子架住了龟灵圣母的攻击,并试图解释说,封神榜的建立是诸位师尊的共同决定,火灵圣母的死是她自身的命运,并非他的责任。他还指出,龟灵圣母为火灵圣母报仇的想法是对整个事态的误解。然而,龟灵圣母拒绝听取广成子的解释,愤怒地再次挥剑攻击。
这场交锋展示了诸仙间的复杂关系和封神榜背后的深层次冲突。广成子在这个困难的局面中努力保持冷静和理性,试图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面对龟灵圣母的再次攻击,广成子终于表露出他的真正力量。他严肃地对龟灵圣母说,虽然他本想以礼相待,但她的行为迫使他不得不还击。在交锋中,龟灵圣母发现无法抵挡广成子祭出的番天印,于是急忙展现她的真实身份——一只大乌龟。这只乌龟自古以来就修炼成人形,是在苍颉造字时期就得道的,因此被称为“圣母”。
见到龟灵圣母现出原身,金灵圣母和多宝道人感到无比的羞愧和懊悔。就在这时,虬首仙、乌云仙、金光仙、金牙仙等人纷纷表示愤怒,大声斥责广成子欺负自己的教派,数人怒气冲冲,手持宝剑一起向广成子冲去。
面对众多教门弟子的围攻,广成子深知自己身处敌地,单枪匹马难以应对众多对手,便决定暂避锋芒。他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单打独斗并不是明智之举,反而可能会显得不雅。因此,他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返回碧游宫,寻求通天教主的帮助,以求解释和解决这一纠纷。
于是,广成子直接前往碧游宫,未经通报就自行来到台下。通天教主见到他再次来访,便询问原因。广成子跪下并汇报说,他按照通天教主的命令下山,却遇到了龟灵圣母和其他弟子前来为火灵圣母报仇。由于自己无处可逃,广成子特意前来请求通天教主的协助,以解决这一困局。
听闻此事,通天教主立即命令水火童儿将龟灵圣母召来,准备亲自处理这一纷争。
龟灵圣母在通天教主的召唤下到达法台,并向通天教主行礼。通天教主直接询问她追击广成子的原因。龟灵圣母抱怨说,广成子杀了她们教派的门人并将金霞冠带到宫上献上,她认为这是对她们教派的侮辱。
通天教主回应说,作为掌教之主,他的地位和视野岂能比不上龟灵圣母?他指出火灵圣母的死是她自己不遵守教规而自取的结果,而广成子将金霞冠献上,正是遵从他的法旨,表现出对法宝的尊重。通天教主强调,龟灵圣母和其他弟子仍保留野性,不遵守他的清规,是极为可恶的行为。
许多弟子对通天教主的决定感到不满,私下里抱怨道:“为了广成子,我们自己的弟子反而受到轻辱,师尊这样偏心,真是难以接受。”由此可见,通天教主的决定引起了教内弟子的普遍不满,他们纷纷离开碧游宫。
通天教主见状,催促广成子离开。广成子向通天教主表示感谢后,离开了碧游宫。然而,他刚出宫不久,就发现许多截教门人紧追不舍,大喊着要抓住广成子来泄愤。这让广成子陷入了极度的紧张和慌乱之中。他意识到,直接逃跑并不可行,与众多教门弟子正面冲突也是不利的,最终他决定返回碧游宫,希望能在通天教主的庇护下避免这场灾难。
广成子这一举动正应了“三谒碧游宫”的说法,意味着他三次来到碧游宫,而每一次的到来都带来了新的是非纷争。在这紧急关头,广成子再次来到碧游宫台下,寻求通天教主的帮助,希望能够解决这突如其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