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为君歌一曲> 第2章 三五七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三五七言(1 / 2)

风跟着女孩子。

女孩子下班回到家,就跟舍友去看房子。现在住的房子,小小的两室一厅,月租1700元,虽然便宜,加上水电,女孩子每个月只需要交900以内的月租。但是不通风,之前连续下了一周雨之后,屋子里就开始有一股怪味,久久不能消散。而且很潮湿,墙纸、被子等都发霉了,每晚都不得不伴着霉味入眠。

所以,舍友跟女孩子商量着另外找一个房子。

临近中秋节,日短夜长,下午7点,夜已经降临。踏着昏黄的路灯,越走越偏,进入了小巷子,几棵张牙舞爪的大树投下了一大片一大片暗影,树下有几只黑乎乎的野猫冲着她们龇牙咧嘴,她们小心翼翼地走过,避免惊吓到它们。

在看完房子,打算返回的时候,突然下雨了。加快步伐,但因为那坑坑洼洼的泥沙路,限制了发挥,终究还是没法准时回到房子里。

在房子不远处的小超市,她们就不得不停在了门口,看着大雨滂沱,听着雨声叮咚,风卷着雨水打在脸上和身上,时不时贴着墙壁移动,躲避头顶上的漏水。

舍友无奈笑笑,感叹道:“外面下大雨,我们这里下小雨。还差几步就回到家了,偏偏这大雨就跟银河一样,让我们只能隔河相望,这叫什么,这就叫做咫尺天涯。

那个房子不太合适,还是再看看其他的吧。要是上班的时候下雨,那真的就是带着一身泥去上班了。”

“是啊,我下班回来,要自己走过那黑乎乎的小巷子,还是有点害怕,树下还可能藏人。”

舍友买了一包米椒速食面,女孩子则在舍友的推荐下买了一包果酱夹心饼干,然后趁着雨小了,迅速赶回去。

是夜,女孩子抱着风,想,在古时候的交通环境下,不得已开始的逃亡之路,该是何等的艰辛呀!

想起李白,脑海里勾勒描画出的形象,都是豪迈不羁,超凡脱俗。

事实上也的确,李白的诗词,总是大气的多,心有天地宽,满眼都是山河壮阔,家国天下。

所用的词语,频频出现大词,意境广阔深远,就如同《将近酒》一诗中,朝暮只刹那,青丝却已成雪,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悲叹已是不言而喻;饮酒更是饮尽三百杯,夸张到令人不敢置信;古来言愁绪之人多,李白竟是以万古来形容“愁”,既贴切又震撼人心。

这一首《三五七言》,却没有那种波澜壮阔的感觉,反而有种清淡的忧郁,似乎是在一个柔和的秋夜,曾经豪迈潇洒的人,却一改往日形象,心有相思千千结,向明月秋风,静静诉说着自己的一腔相思之情。

向来只着眼于崇山峻岭和海浪波涛,一直追求个人远大抱负的人,却把目光投向于诸多世人所不屑的小情小爱。这无异于猛虎细嗅蔷薇,英雄的柔情最是令人动容。

这应该是一首言情之作,虽然看诗的名字,诗人本意可能并不注重其闺中望远的主旨,更多的心思恐怕花在了曲辞格上,即“三三五五七七”格式。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李白已经五十六岁了。太阳东升西落,生命从诞生至死亡,此时,李白便是夕阳渐西下。

去年,李白依旧在游历之中,当涂,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县),宣城,冬季到了金陵,然而好景不长,大唐已经再也无力维持表面的盛世繁荣,安禄山叛乱。

从此,李白心中常怀忧愤,得到又失去,总是更加令人窒息,生于盛唐,长于盛唐,目睹了盛世之繁华,偏偏在晚年,亲身经历战乱之苦,眼看着繁华落尽,盛世不再有,岂能不恨不伤。

756年初,李白与妻子宗氏一同开始了逃亡,南奔避难。

春至当涂,刚刚安顿下来没多久,就惊闻洛阳失陷,不得不赶往宣城,在刻中(今浙江省膝县)避难。

夏到越中,听闻朝廷大胜,于是又返回金陵。

秋,李白听闻玄宗逃奔蜀地,于是沿长江西上,隐居庐山屏风叠。永王数次想聘其为幕府,李白几天几夜徘徊不定,犹豫良久,终究还是忘不了自己心中抱负,忽视不了国家有难,决定再次投身尘世纷争。

古人安土重迁,大多数人都渴求安稳,即使是浪子,也会偶尔停下脚步,安放四处漂泊的灵魂,让厚重的土地和温暖的家,抚平心底的不安。

不同于曾经的主动游历,李白这次是完全迫不得已的逃亡。

李白被迫离开熟悉的地方,一路颠沛流离,刚在一个地方稍作停顿,想着是否能安顿下来,就听闻战况有变,不得不重新上路。春夏秋,三个季节,吃不好,睡不好,顶着烈阳赶路,冒着风雨前行,有时候可能还会有性命之忧。况且,对一个心怀天下之人来说,看着山河破碎,看着血染黄土,看着那些被战火殃及的流民,面对现实的残酷,偏偏自己报国无门,无能为力,怎一个痛苦了得?

往日再坚强的灵魂,在身处逆境之时,也会有脆弱的时候。渴了,饿了,冷了,生活中轻微的不如意,都可能对心灵造成重击,于是,心情低落,渴望感受到来自于另一个灵魂的温度。

因此,这一年来生活如此艰难的李白,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突然心生相思之念也是情理之中。

至于,思谁,念谁,思念的又是什么,心绪怎么样,终究并非当事人,已经很难说得清了,唯有根据阅历,诗词等进行猜测,得出最大可能性罢了。

何况,心绪向来复杂,甚至百感交集,即使是当事人,脱离了那时那景,恐怕也只能说出个大概来。

李白,当时的心情应该不可谓不复杂。

秋季萧索,夜里清寒,深秋之夜尤甚。

在一个深秋之夜,冷月高高在上,漠视着王朝兴衰,清风带来寒意,冷得心也发凉,昔日绿叶繁盛的大树,此时已是干秃秃的,枯叶在风中凌乱又落下,寒鸦在枝杈上栖息,却被李白沉重的脚步惊醒。

悲凉的环境,本就容易勾起人的离愁别绪,更何况,李白才经历了痛苦的逃亡之旅。

妻子宗氏一直陪伴在侧,可见,念的不是她。

那么,会是相伴十年的妻子许氏吗?他们的儿子在战乱起之时,来不及逃亡,无奈滞留山东。逃亡中的李白,自然会心怀忧虑,唯恐白发送黑发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