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挺大,队伍还真上紧了,算是个意外收获。
“郑乡长果然聪明过人。”潘宝山不忘夸一句陪在一旁的郑金萍。
“养殖区那边也是热火朝天呢!”郑金萍心里很是美滋。
没错,在范少华的带动下,瓜坡村的养殖大户纷纷入园,而且很爽快地自掏腰包进行场地建设。
“现在养殖行情好,养殖户有劲头,特别是那些大户,规模发展得很快,原先那些场地和设施都跟不上了。”范少华对潘宝山说,“所以他们也乐意到这里来重新建大场子、大棚子!”
“那好啊,正赶时候。范书记你功劳不小,把瓜坡村的养殖业带了起来,现在进园发展,名气就更响了,影响已经从村里扩展到乡里!下一步再接再厉,争取打出更大的名气!”潘宝山笑道,“还有,跟立春集团的合作也搞好,可以借助他们的资源,慢慢创自己的品牌。”
“潘局长,你走后乡里对那事就不怎么管了,还好王站长和伏主任还挺上心。”范少华道,“现在合作已上了轨道,看看那边的场地已经留了出来,与立春集团合作项目就放那里。”
范少华说着抬手一指园区西北方向,几个人正在整理边界。
潘宝山看到老王和伏广波的身影,他们正忙得起劲。郑金萍拢着手一吆喝,两人赶忙奔了过来。
“立春集团的项目什么时候能落地?”潘宝山问。
“一两个月吧。”老王道,“立春集团也看好产业园的效应,提出要追加投入在这里建一个示范基地,前期工作已经快做好,他们马上来操作,估计一两个月就能完工,下面就正常了。”
潘宝山真是有点心花怒放,但伏广波说了件事却有点煞风景。
“潘局长,菌类种植区好像没啥动静。”伏广波面带忧色,“我跟王站长找过鲁成升,让村里的蘑菇种植户赶紧入园,但没动员起来。那些种植户对现状很满意,觉得利用家院做种植棚很划算,就守在家里,干什么都方便,而且入园还要花费一笔设施费用。”
“花笔费用算什么?小投入大回报嘛。”潘宝山道,“菌类种植是个很有潜力的项目,适合做强做大,都缩在家院里能有多大出息?”
“该说的我们也都说了,可老百姓不愿意听。”伏广波道,“可能是观念问题,还意识不到。”
“嗯,慢慢来吧,引导需要个过程。”潘宝山笑叹道,“其实有时候强制未必是件坏事,能让接受者被动地加速认识的深入。鲁成升到底不是王三奎,如果是王三奎的话,大概种植户们早就进园子了。”
潘宝山说这话没假,性暴烈好动粗的王三奎,在他的观念里就是服从二字:农户要服从村里的,村里要服从乡里的,乡里要服从县里的,就那么以此类推。
但王三奎没坏心,而且还很仗义,村里谁受欺负了,他总是第一个挑头去讨公道,所以村民对王三奎是又恨又爱,恨的是村里有什么决定,哪家不服管的话,他马上就会打上门来,爱的是他能当好保护伞,不怕被外边人欺负,不说外边人,就连本村的人闹矛盾,他也不会看着以强欺弱的事发生,也会来个论理赏罚。
也正是这样,村民还都比较听王三奎的,昨天他跟潘宝山说要修条进山的路,今天一大早就在喇叭里吆喝了,每个生产队至少出十个人,集体去整路。
潘宝山他们赶到山脚的时候,王三奎正指挥着五六十个人忙活。
“王书记,行动挺快啊。”潘宝山赞赏地对王三奎道,“要是都像你这么干事,年底就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了!”
郑金萍也没忘潘宝山的交待,对王三奎道:“干也不白干,潘局长昨天下午专门嘱咐我,要几万款子补贴你们。”
“呀呀呀,那可真是太好了,我马上去广播广播,让大家伙更来劲!”王三奎回头“蹭蹭”地跑走,去告诉村民们。
潘宝山两手一背,仰起头,山风一阵吹来,很舒服。
“对了郑乡长,坳子村的土地流转怎样了?”潘宝山还没忘综合中药基地的事。
提起这茬,郑金萍立刻支吾起来,“哦,正,正在协调。”
“嗯?正在协调?!”潘宝山一皱眉头,“坳子村老支书不是挺服贴的嘛,怎么,现在还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