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冬去春来,转眼两年就过去了。
这两年还算风调雨顺,经过两年的努力,桃花村的村民已经荒山和荒地全部开荒出来了。
大批的荒地变成了水田和旱地,山上也种满了金银花和枣树,有的甚至种上了竹林。
村里的田地变多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夏收刚刚结束,田里的小禾苗刚种下不久,叶老爷子每天都往田里跑。
水里漂浮着少量没有种好的禾苗,叶老爷子拿着特意留出来的禾苗,带着家里的长工穿梭于每一片田里,小心翼翼地进行补种。
新开荒的50亩水田,经过叶老爷子这两年来的精心打理,终于将荒地养成了下等的水田。
产量也从原来的一百斤一亩,提升到200斤一亩了。
这些水田,有20亩在小后山山脚,有30亩是在竹林山山脚。
叶老爷子如今带着家里的长工,专心打理家里的田地和小山,长工也已经从原来的10人变成了如今的13人。
叶老爷子已经规划好了,在竹林山的山脚划出10亩的水田,给叶青青当嫁妆。
离叶青青成亲还有两年多,叶老爷子有信心在叶青青出嫁前,把山脚的下等水田养成中等的水田。
叶老太太这两年则专心做头绳和发带,不仅自己做,还在村里收了两名帮手,秋收娘子和叶青梅的娘黄氏。
叶老太太负责设计样式和做最后的缝合,秋收娘子和黄氏则做一些简单的工序。
叶父在码头上找了两位客商,专门给他们供货。
价格虽然比自己散卖要低一些,但是胜在稳定,叶老太太每天都干劲十足。
叶老太太忙着赚钱,这两年来也慢慢放权给叶母,家里的吃喝和人情往来,通通都交给了叶母打理。
叶父和往常一样,每天在码头上卖卤肉。
叶父摊子上的卤肉品种丰富,味道又好,在码头上已经小有名气。
茱萸还是被人发现了,年初码头上出现了另外一家卖麻辣鸭货和麻辣兔肉的摊子。
虽然叶父是第一家做的,而且价格实惠味道又好,但是这半年来卤肉摊的生意还是差了不少。
叶父在码头上摆摊,消息非常灵通,这两天有收到消息说如今的县令马上就要升迁去府城了。
近日来,叶父忧心忡忡的,县令要升迁,县里已经有不少的富户盯上了码头上的摊位。
还有消息说,已经有人跟新上任的县里打好关系,要将码头上的摊位给买下来做独家生意。
叶父和叶东林在码头上摆摊,算是游商,是不用交税的。
要是叶父开卤肉铺,这个则要去衙门登记,除了每月要纳税,以后生意做大了,还有可能会变成商户。
因此叶父一直不想直接开卤肉铺子,而且也舍不得码头上的摊子。
叶老爷子见叶父每天愁眉苦脸的,把他拉到房里。
“我们家这么多的田地,还有两座山呢,再怎么算也是地主乡绅。”
“不可能算到商户的,那些地主难道就没有几个个铺子吗?你就是瞎操心。”
其实叶老爷子也有打算,在码头摆摊风吹雨淋的,而且摊位还是租的,随时可能被收回去。
而且现在码头上的卤肉摊子,生意也大不如前了,没必要死守着码头。
叶老爷子觉得还是自己的铺子安稳一些。
“这两年家里也存了点钱,也够将书院那边的老宅推倒重建,就按之前说的,建两间前铺子后宅的院子。”
“要是码头那边不能摆摊了,你和东林刚好可以一个开杂货铺,一个开卤肉铺子。”
“但是那里是巷头的第3间宅子,位置会不会差了一些?”叶父有些担忧。
“那宅子附近都是在书院读书的学子,这些人手里有钱,只要手上有钱,还怕没有生意呀。”
“再说在镇上离家近,你们父子俩也不用每天花一个半时辰赶去县里了。”
经过叶老爷子的一番开导,叶父觉得以后在书院附近开卤肉铺子也挺好的。
自从叶老太太当起了甩手掌柜,叶母就越来越忙了,刚开始的时候还手忙脚乱的,幸好有叶青青这个小帮手。
如今叶母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连带着叶青青也学会了如何管家。
叶母性子软,自从开始管家,变得泼辣了许多,而且越来越有叶老太太的风范了。
这两年叶母的绣品也做得越来越好了,如今一幅大的绣图已经能卖到30两银子,做绣品赚的钱可不比叶父的卤肉摊子少。
叶东林如今还是在码头上摆摊,不过摊子上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
而且叶东林一年前就已经脱离了叶父,自己拿钱进货,当起了名副其实的小叶老板。
这一年来,叶东林的杂货摊子做得有模有样的,都已经存好了老婆本了。
夏收一过,叶东林就过了17岁的生日,叶东林和王春雨的婚期就定在秋收之后。
还有半年时间,叶家也开始准备叶东林成亲的事情。
叶青青也从13岁的小姑娘,长成15岁的娇俏大姑娘了,不过还是和以前一样爱笑。
唐肖景看叶青青的眼神越来越火热,每天待在叶家的时间比在自家还要长。
就连唐山都打趣自家儿子,都快成了叶家的上门女婿。
而叶西林的变化是最大的,原来的小胖墩,变成了高壮的小少年,现在长得比叶青青还要高了。
13岁的小少年,长得又高有结实,村里有不少的小姑娘经常来偷看他,叶家的门槛都快被媒人给踏烂了。
不过叶西林专心于他的养猪事业还没开窍,那些小姑娘抛的媚眼是丝毫没有发现。
叶东林和叶西林年纪还小,隔壁买下的宅基地,短时间都不会建房子。
叶西林就让叶老爷子,把那宅基地的围墙先建好,然后在里面建了几个猪圈,专门用来养猪。
经过这两年的摸索,叶西林已经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养猪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