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家家户户需要买的东西都已经备齐全了。
根据叶父以往的经验,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是各种节日之前,以及春耕、夏收和秋收前后了。
年后的这段时间,买东西的人一般都不多。
因此年后叶父一直都在北街那边摆摊。
虽然杂货卖得也一般,不过胭脂水粉这些打扮用的东西和吃食卖得还是不错的。
叶父算了算日子,如今都已经立春了,已经有一个月左右没有去下面的村子卖货了。
而且这时摊子上的绣品也不多了,叶父打算去下面的村子卖货,顺便再收一些绣品和土特产回来北街摆摊。
从镇上回来后,叶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唐大爷家里。
唐大爷年纪比叶老爷子大一些,如今已经是67岁的高龄了。
虽然唐大爷年纪大了做不了木工,但是他的儿子和孙子都继承了他的好手艺。
大儿子和二儿子,一个在镇上做木匠,一个在县里做木匠,而几个孙子也都出师了。
现在二孙子唐二石,也是桃花村有名的木匠了。
叶父过去时,唐二石的娘子方氏刚做好饭菜,一进去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叶父都有些饿了。
唐大爷坐在摇椅上休息,看到叶父热情地招呼叶父留下来吃饭。
叶父摇了摇头笑道:“不了,家里还等着我回去吃饭呢。二石呢,我想找他拿一批木盆和木桶。”
“在工具房里面做活呢,前几日有人过来订了一整套的家具,给闺女做嫁妆,正忙活着呢。”
唐二石听到叶父的声音,放下手中的木料,乐呵呵地走了出来。
“叶叔,你要的那些东西,早就给你备好了。”
叶父早就跟唐二石说好了,要10个大木桶和10个木盆。
另外还有一些木头小玩具、木簪子之类的木质小东西。
两人把东西都搬到了牛车上,接着叶父又和唐二石说道:
“二石,我还想要一张小孩子睡的小木床,就是小七之现在睡的那种。”
叶青青的孩子也快出生了,叶父打算送一张小木床给外孙。
又有活了,唐二石心里十分高兴,憨憨地笑道:
“没问题,不过我现在手上还在打着家具,要半个月之后才能动手做小床。”
叶父笑了笑,“没事,不着急,离青青生产还有两个月呢。”
“行,我做好手上的家具,马上给叶叔您做小木床。”
唐二石做的东西价格都不高,一大堆的东西,总共也才花了200文。
这些东西的成本低,但是利润也低,大多都是一两文钱的利润。
不过这也没办法,这些东西的价格大家都知道的,要是卖贵了,人家肯定不愿意在他这里买了。
不少的人家为了省这一两文钱,特意跑到木匠家里买呢。
反正家里有驴车,又不用他背着过去,多拿点东西,赚得也多嘛。
叶父从最早做货郎开始,就是这样一文两文地赚钱的。
他做生意实在,卖的东西都比较实惠,附近的人都喜欢去他那里买东西。
积少成多,赚的钱其实还是不少的。
叶父之前进货买回来的东西,都堆在了杂物房里。
回到家里,叶父就开始收拾明天去卖货的东西。
过年的时候,大部分人家都会做点新衣服,布料和针线这些叶父就没有拿太多。
便宜的粗麻布,叶父只拿了黑色和灰色的两种。
叶父想要去福家村和下游村这些富裕的村子,稍微好一些的细麻布和粗棉布,各拿了两匹。
剩下要带的东西,则和之前一样,总共收拾了八个背篓的东西。
吃过早饭,叶父就带着满满一车的东西出去卖货了。
现在已经开是春了,村里的人都忙活着家里的田地。
村口平时热热闹闹的大榕树下,现在只有几个五六岁的小屁孩和几个年纪跟叶老太太相当的老婆子。
叶父见人不多,就没有停下来卖东西,而是直接去了方家村。
和桃花村一样,这个时候的方家村,人也不多,村口大多都是没有劳动力的小孩和老婆子。
年纪稍大的老婆子都比较抠搜,大多都是只看不买。几个小屁孩兜里也没钱,只卖出去了几块便宜的饴糖。
幸好过了没多久,摊子上就陆续来了一些妇人。
方家村没有木匠,叶父陆续卖出去了几个木盆和木桶。
和年前大家大手大脚地买东西不同,如今这些妇人抠搜得很,都是只买了一两样小东西而已。
叶父在摊子上等了许久,也没见上次卖绣品的方娘子过来。
只好托一位妇人帮忙跑一趟村长家里,问一声有没有做好的绣品。
叶父过来方家村,除了卖东西,主要是想收绣品的,方娘子做的小绣图还是不错的。
过了没多久,方娘子果然过来了。
她带了两幅精美的小绣图和3张绣帕过来,叶父见做得不错,也都收了。
裁缝娘子就住在村长家隔壁,听到叶父过来了,也和方娘子一同来到村口。
“叶货郎,之前收的成衣卖得怎么样?家里又做了一批新的衣服呢,你看看有没有瞧得上眼的。”
说着就叶父递了一个大布包,里面装的都是刚做好的成衣。
叶父委婉地拒绝道:“裁缝年娘子,你也知道我平常在北街摆摊,那些有钱人家,大多都是去成衣铺定做衣服的。”
“过年前收的那几件衣服,到现在都没有卖完呢。”叶父苦着脸说道。
之前收的那几件衣服,可以说是他做生意以来,拿的最失败的东西了。
一个多月过去了,也才卖掉了两件,还有三件砸在手里了。
这东西成本高,但是利润低,他是不敢再拿了。
裁缝娘子一脸的失望,叶父不收了,她只好拿去集市上自己摆摊了。
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