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父在附近逛了一圈,回到摊子的时候,叶西林早就把摊子收拾好了。
这时摊子上有两个打扮富贵,看着十分精明的中年男子。
高个子身穿黑色衣服的男子,正弯着腰查看摊子上的干蘑菇和笋干。
男子虽然面无表情,但叶父从他的动作上,能看出对他们的东西还是挺满意的。
这时叶西林正和那个男的交谈着,叶父见两人聊得还不错,就没有打搅他们。
另外一个身材圆润一些穿着蓝色衣服的男子,则对摊子上的腊鱼感兴趣。
手上拿着好几块腊鱼细看看,还拿近鼻子前闻了闻。
叶父见这人对腊鱼感兴趣,面上虽然不显,但心里十分高兴。
这腊鱼虽然收回来价格不高,但洛河镇本来就是水乡,不管是新鲜鱼还是腊鱼,都不值钱。
腊鱼除了平时夏收和秋收的时候有人买,其他时间买的人不多。
叶父赶紧回到摊子前,眉开眼笑地说道:
“这位老板眼光真好,这些腊鱼都是用五六斤重的大鱼做成的,肉多刺少。不少北方的客商,都喜欢带回去倒卖。”
叶父猜这位男子应该是北方的客商,南方雨水充足河流众多,基本上很少会买腊鱼的。
男子淡淡地问道:“这腊鱼多少钱一斤?”
“散卖13文一斤,50斤以上,12文一斤。”
这价格是叶父刚才去打听回来的,街上的腊鱼也都是卖这个价格。
男子脸上有些不悦,声音也大声了起来。
“你这腊鱼卖得也太贵了吧,这里的鱼本来就不值钱的。你别看我是外地人,就想骗我。”
“我虽然是北方过来的,但是我在小河镇做买卖好几年了,这里的物价早就摸清楚了。”
这边的河鱼确实便宜,但是叶父自己也做过腊鱼,实际上成本并不低,12文一斤这个价格并不高。
不过叶父脸上依旧笑呵呵地,赶紧给男子解释道:
“鱼确实不值钱,但新鲜的鱼做成腊鱼缩水太厉害了。一斤鱼做成腊鱼都没有5两重,另外里面还加了许多的盐巴呢。”
“而且腊鱼做起来也费功夫,要是散卖起码要卖13文钱一斤的,12文基本上就是薄利多销,想交个朋友而已。”
男子其实也知道腊鱼就是这个价格,只是见叶父面生,想诈一诈他,看有没有办法把价格压下去。
见叶父没有松口,直接和他砍起价来。
“太贵了,顶多10文钱一斤,再多我可不要了。”
叶父赶紧摇头,“这个价格我都要亏本了。”
两人你来我往的,叶父咬紧牙关硬是不降价。
男子最后还是按照12文一斤,要了180斤的腊鱼,另外还要了150斤的笋干。
另外那位高个穿着黑色衣服的男子,是叶西林在招待的。
两人聊得不错,但是那男子在摊子看了半天,最后只要了50斤的笋干。
不过父子俩也不气馁,刚来就做成了两单生意,也算开了一个好头。
就是有一点不好,两个人摆摊的位置确实太偏了。
前面的摊子围满了人,而他们在角落的这个小摊子,一个人都没有。
叶父干脆走到街道外面,开始大声地吆喝:
“笋干、干蘑菇,腊猪肉、腊鱼、腊鸡,腊兔子,各种干货应有尽有,各位老板过来看一看咯!便宜又实惠的干货~”
摊子上的叶西林也不甘示弱,走到更外面一些开始高声叫卖:
“各位老板过来看一看,瞧一瞧咯,各种山珍野味便宜卖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咯!”
两人的摊子原本就在角落的位置,一般都没什么人注意到。
幸好两人嗓门大,好一顿吆喝后,果然吸引了不少人过来摊子上。
父子俩分工合作,叶父在摊子上卖东西,叶西林则在路上继续吆喝招揽客人过来摊子上。
父子俩忙活了一个多时辰,嗓子都喊哑了,叶父这边成交了几笔生意,卖掉了摊子上大半的东西。
这时已经是吃午饭的时候了,街上的人少了许多,摊子上的人也走光了。
这时父子俩感觉嗓子眼都要着火了一样。
叶父赶紧从驴车上拿了一个装着水的竹筒下来,大口大口地喝着水。
边上的叶西林眼巴巴地看着叶父手中的竹筒。
叶父喝过水后,又把手中的竹筒递过去给叶西林。
这时叶父才有空收拾摊子上被弄乱的东西。
摊子上现在还剩下几十斤的干蘑菇和半麻袋的笋干,另外还有10来只腊兔子和一麻袋的腊鱼。
把摊子上的东西整理好之后,叶父又跑去前面卖包子的小摊,买了一些包子回来。
他总共买了8个包子,4个肉馅的,4个菜馅的。
父子俩忙活了一个早上,现在是又累又饿,坐在小板凳上狼吞虎咽地啃起了包子。
4个包子下肚,两人才觉得终于活过来了。
两人干的都是力气活,4个包子顶多只吃个半饱。
叶父又从驴车上拿了叶母昨晚烙的饼子出来,两人接着又啃了几个饼子。
两人吃饱喝足后,街上人还是挺少的。不过两人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又开始在街上吆喝。
这个时候街上的人虽然不多,但是那些摆摊的摊主也在吃饭。
两人的吆喝声在冷清的街上异常清晰,很快就吸引了好几位穿着不俗的客商过来。
摊子上剩下的这点东西,两人只花了半个时辰就卖完了。
其实摊子上还剩几十斤的干蘑菇和6只腊兔子,不过叶父着急逛街进货,这些东西就不卖了。
反正剩下的这点东西,不管是拿到北街的摊子,还是叶东林的杂货铺,很快就能卖完了,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
父子两人麻利地把东西收拾好,然后花了6文钱把两辆驴车寄放在街头一个大棚子里。
从暂放驴子的大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