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待到春来看雪天> 第16章 山中何所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山中何所有(2 / 3)

再来打扰我。

我要是刘长卿也许会想:臭老道,你以为我是来看你呀?我现在就是累了,我偏不走,我还要在这里过夜。咋的,这里的山、水、白云、静渚、春草、莓苔、雨中松、溪畔花都好着呢,但不属于你。我明儿走了后儿还来,你要嫌烦就搬走给我腾地儿。这里的山、水、白云、静渚、春草、莓苔、雨中松、溪畔花,正适合我隐居呢。

他俩和我不同,我只是个郊游爱好者。他们一同在溪畔赏花,体会禅意,默然伫立。想来可能是要等到花儿都凋谢了也不会说半句话。

读诗到这里,我好像也和他俩一块默然而立了。真是找到知音了呀。

正为自己感动呢,忽然觉得若有所思,想了半天,好像是上季度奖金还没有兑现,我也有点儿不想说话,仅仅是不想说话而已。

体会“禅意”是何意?是否还是应该和陶渊明一样体会“真意”更好些。

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是何意,真情是何情?心有灵犀时,花落雨淋零。

欲辨已忘言,相对亦忘言,既然已忘言,又何必说,这些人可真逗。

李商隐有首诗,说到“山家”做客,我想,也许是被老陶留下的吧。《春宵自遣》: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老李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一点像老陶,但中间两句充分体现了老李细节的功力,委婉的风格。

“晚晴”,诗人非常喜欢,好多人都写过,“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名句。

雨停了,微雨也好、暴雨也好;夕阳晚照,行云也好,青山也好;溪水潺潺,激石也好,没路也好;清风徐徐,竹林也好,花丛也好;月儿升起,弹琴也好,饮酒也好。

四季变幻,如果是雨停了,风中的竹林,摇曳的红枫,都闪耀者夕阳喜悦的光芒,林间溪畔,水汽升腾,如梦如幻;如果是雪停了,银装素裹,红日西坠,满目荒原银山,莽莽苍苍,霎时间,孤星闪耀,风寒云淡。

刘长卿会不会在常山道人处留宿呢?不知道,也许会吧。但常建就在王昌龄隐居的地方住了一宿。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著名的王昌龄也隐居,结果竟然给常建找到了,而且常建还不走了,住了一夜,住一夜还不算完,竟然大肆宣扬出去了,从远古到如今,大家都知道了那个好地方的好处,王昌龄大哥,你这还叫隐居吗?

常建的观察非常仔细,松际露出了微月,花影在茅亭横斜,青苔在药院滋生,还有不测深浅的清溪,欲飞还留的孤云。是让人向往。

不知道常建是否是王昌龄的粉丝,只从这首诗看,不太像。只在题目中提到了主人的名字,正文里直接把主人抛在了一边,根本不去和主人相对已忘言,只顾自己欣赏夜景了。

李频不知道怎么的,应该是跑偏了,而且他没有野外生存经验,寻常花草竟然错认为灵草、异花,以为可以修仙了,餐霞即可。他可真没有为即将到来的凛凛夜风做好准备。《寻山》: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

王维探访香积寺,但好像仅仅是经过,没有进去,却好像又参禅得道了一样。《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薄暮松云冷,寺隐唯闻钟。潭空独抚弦,山深涵泉鸣。

山高几许,深林何处,独自找寻樵夫的路径;飘去的白云又徘徊不定,分不清钟声何来,四面山鸣谷应;暮色黯淡了青松,寺庙也许就在流泉的那边,不远处也许就能邂逅晚归的孤僧;谁在轻抚琴弦,一声声,叮咚叮咚,飘于空潭中,飘于紫云峰。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落叶满空山,空山客未还。遥祝一瓢酒,今夕风雨寒。

这落寞又羡慕的情绪满满,只有煮白石,才能配得上,或者还可以餐花饮露,卧看行云,也应景。

其实类似的诗我最喜欢的还是李商隐《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李商隐茅屋访孤僧,这次访问很怪异。第一,时间不对。到傍晚才来,李商隐好像不是来郊游的,更像“私奔”,是想出家一段时间吧。第二,就是孤僧竟然不在。他不是“归来每日斜”,而是根本没有回茅屋。

按我的猜测,根本就没有李商隐茅屋访孤僧这回事儿,李商隐只不过借茅屋访孤僧这么个题目,来了一次梦游,当然,说是精神之旅也不为过。

残阳、秋山,寒云、落叶,是谁敲响了初夜磬,是谁愁倚了两三松,又是谁在闲倚一枝藤?爱与恨又有什么意义,这残阳、秋山、寒云、落叶的世界,如何又与微尘等同?

寻人不遇,现代人不会有多少这样的体验了。打个电话问问那些个牛鼻子臭道士,邋遢行脚僧,乌龟头家里蹲到底在不在就可以了。人家不在,何必白费一番功夫。特别是那种“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的地方。

李商隐的精神之旅,倒很适合现代人。北青萝是在哪里呢,是什么地方?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北青萝山,就是江上之山,万仞高,都是红色的山峰。崦即崦嵫山。《山海经》:鸟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青萝山,崦嵫山,好像都是仙山,真想入仙山搞个修道的拓展活动。

其实我真想和李商隐一道体验这样寻访仙山的旅程。我想做落叶人,行走在寒云路,将烦忧暂放一边,路旁小憩,也斜着倚一枝闲藤,享受那夕阳秋山的平和宁静,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哲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