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待到春来看雪天> 第34章 独不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独不见(1 / 1)

军旅生涯、边塞风光伴生的就是闺怨。闺怨的题材比宫怨广。

闺怨是思念。李煜《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闺怨是后悔。王昌龄也很擅长这个题材,《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是古诗一个非常流行的主题。特别是一些诗人实际是男人为女人写闺怨,现在想想都好笑,明明是男想女,却以女人的角度来说女想男。古代男人就是这么自恋。我小时候看不懂这些诗,往往跳过去不看。

现在读来,确感觉一些闺怨诗表达的意境其实很有味道。比如“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的意境。

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首诗内容很老套,说如燕子双飞的一对儿,已经十年没见面,断了音信也有一段时间了,到了秋天的夜晚,看着月光难以入眠。精彩的是最后一句,“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很有李白《静夜思》的味道。

李白低头思故乡,其实所想的应该是故乡的家人。李白诗中只写思故乡,就停止了,思而不得见,后续的就该是郁闷地发问“谁为含愁独不见”,抑郁的低叹“更教明月照流黄”。所含之愁,是否与李白《长门怨》中提到的那“一段愁”相似: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这样的情景应该就是杜甫《月夜》中的情景。只是杜甫《月夜》中用的全是素描,像个全景镜头。“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情景感人,人们可以去想象和体会这个情景的余韵。仔细体会,余韵不就是“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吗。

诗中明确提到了“白浪河北”和“丹凤城南”这两个具体的位置,并明确了主人公是姓卢的少妇,但流传至今,谁还在乎具体的事迹考证呢?白浪河,潍坊市区也有,风景优美。

白浪河边的我,更加发愁。

其实就是晚上睡不着,只是古人把这件事搞得很有诗意。张九龄《望月怀远》就很有意思,他写了晚上睡不着的全过程,不像其他人,只写到睡不着就停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共四句,第一句写晚上月亮升起的情景,且发出感慨,统领全篇,第二句写躺着睡不着,第三句写开灯又关灯,披上衣服发呆,第四句写还是继续再睡,期待好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景简直美极了。现代人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况了。月亮就只是月亮,夜晚就只是夜晚,和思念有关系吗?打个电话就行了呗,还可以视频。真是距离产生美,现代社会人的距离是不是太近了,诗意少了。

在未来社会,这种情景可能不会再发生了,人们的感情,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呢?不知道是否也有像古人这样的诗意。但总有一个“谁为含愁独不见”的人在思念着远方的你,不信?“恁里手机向累”,视频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