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让你高考,你现场手算反重力质究?> 第四百二十五章 真正的动态解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五章 真正的动态解耦(1 / 1)

张恒满意地点点头,随即部署道:“就按照这个方案去实施,同时,我们还要着手优化‘光之盾’的内部布线方式,尽可能减少电缆和冷却管路对车体的附加应力。”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内机械加工的声音此起彼伏。

技术人员们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新方案的制造装配工作。

当最后一根加强筋焊接到位时,一个全新的“大允铭”终于呈现在众人眼前。

它的车身线条比之前更加刚毅挺拔,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

为了检验优化成果,张恒决定再次启动“光之盾”系统,对其进行实战模拟测试。

当他满怀信心地钻进驾驶舱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却再次暴露出来——“光之盾”的防护罩在高速运转时,竟然出现了明显的共振抖动!

“这是怎么回事?”

林森困惑地皱起眉头:“按理说,我们已经完成了结构优化,车体的整体刚度也达到了设计要求,难道‘光之盾’还存在其他的隐患?”

张恒紧盯着监控画面,眉头紧锁。

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道:“看来光是在结构强度上做文章还远远不够,‘光之盾’作为一个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其内部模块间错综复杂的耦合关系,恐怕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您的意思是,各个模块在工作时会相互影响,从而引起共振?”

徐占龙恍然大悟。

“不错。”

张恒点点头:“我们之前只考虑了静态受力的优化配置,却忽略了系统在动态工况下的耦合特性。

比如,激光器的高速旋转会对整车产生惯性影响,而雷达罩的电磁振荡又会与车体的固有频率产生互干扰,种种复杂的动力学耦合,最终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失稳。”

“看来要彻底解决兼容性问题,光靠局部的结构优化是远远不够的。”

陈铭衡喃喃自语道:“我们需要从动力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光之盾’与‘大允铭’的耦合机理,并进行系统级的优化设计。”

“不错,唯有解决了系统的固有共振问题,‘大允铭’才能真正成为一台万无一失的尖端利器!”

夕阳西下,斜照在实验室的玻璃幕墙上。

张恒的一番话,为攻克难题指明了新的方向。

要彻底解决“光之盾”与“大允铭”的兼容性问题,单纯的结构优化已然不足,从动力学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全面审视和重构。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光之盾’各个模块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徐占龙提议道:“只有掌握了系统内部的能量传递规律,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没错。”

张恒赞许地点点头:“我们要从‘光之盾’的整体构型入手,研究各个子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耦合机理。

重点要搞清楚激光器旋转、雷达振荡等运动形式与车体固有频率的相互影响。”

于是,一场基于动力学理论的系统优化就此展开。

技术人员们开始着手建立“光之盾”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先进的仿真软件对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仿真结果来看,‘光之盾’的共振频率主要集中在60—100Hz的范围内。”

陈铭衡指着屏幕上的频谱图说道:“而这恰恰与‘大允铭’车体的固有频率重合,难怪会出现共振失稳的问题。”

“看来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分布。”

林森若有所思地说:“是不是可以在关键部位增加一些阻尼装置,把振动能量耗散掉?”

徐占龙摇摇头:“单纯地加装阻尼器恐怕还不够,我们需要从源头上优化‘光之盾’的振动特性,尽可能避免与‘大允铭’产生频率耦合。”

张恒凝视着三维模型,灵光一现:“不如我们从‘光之盾’的支撑结构入手,引入一种新型的隔振机构,利用主动控制技术实现实时的振动抑制,这样不仅能降低共振风险,还能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众人闻言,都露出了赞许的眼神。

大家开始围绕这一设想,展开了新一轮的技术攻关。

他们重新设计了“光之盾”的支撑框架,在关键连接部位引入了一种柔性隔振结构。

通过特殊材料和几何造型的巧妙设计,这些看似柔软的隔振装置却能在高频振动来袭时自动“变硬”,将多余的能量迅速耗散。

“有了这种‘智能’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将不再受制于结构参数。”

徐占龙信心满满地说:“这下‘光之盾’和‘大允铭’就能实现真正的动态解耦了。”

接下来,技术人员们还开发了一套精密的振动监测系统,利用压电传感器实时采集“光之盾”各个关键部位的振动信号。

并通过自适应控制算法,动态调节隔振装置的刚度参数,实现振动的主动抑制。

“这套控制系统就像是‘光之盾’的‘中枢神经’。”

陈铭衡兴奋地解释道:“它能够实时感知系统的‘生理状态’,并根据工况的变化做出智能响应,确保整个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在新方案的指引下,“光之盾”的结构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错综复杂的支撑框架,经过优化重组后变得更加精简高效,而那些分布在关键节点的隔振装置,更像是一个个智能“卫士”,时刻监控着系统的“健康状况”。

当改造后的“光之盾”再次与“大允铭”实现集成时,一个全新的武器平台呼之欲出。

在实战模拟测试中,即便是在超高速机动的极限工况下,这套系统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平稳性。

激光炮的指向精度始终保持在秒级,雷达罩的电磁场也不再受到车体振动的干扰。

就在大家即将为成功喝彩时,一个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光之盾”的供电系统在持续高功率输出时,竟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