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海面上的一叶扁舟,甚至一群鱼虾,都逃不过它们的“法眼”。
“备用能源舱要在极限环境下连续工作120小时,功率波动不超过0.01%……”
只见实验场上,一个个环境模拟舱在“生命方舟”号周围搭建起来。
酷热、严寒、高压、盐雾……
种种恶劣条件,在这些“魔盒”中被精确重现。
而“生命方舟”号的能源心脏,却始终坚强地跳动着。
接下来,是软件系统的“智力测试”。
在叶森的策划下,一个个棘手的模拟场景,在虚拟空间中浮现。
“面对未知病毒的入侵,‘诺亚’系统要在0.01秒内完成反制……”
代表病毒的红色代码,如潮水般涌向“诺亚”的防线。
更快的是“诺亚”系统的反应。
无数智能算法如利剑出鞘,在电光火石间,将病毒拦截、分析、化解……
犹如一场复杂优雅的“剑舞”,上演在数字的世界。
“在千万级并发访问的压力下,核心控制模块的响应延迟不能超过1毫秒……”
成千上万的模拟终端,同时向系统发起请求。
海量的数据如雪花般飞舞,瞬间充斥了通信的通道。
“生命方舟”号的“大脑”却从容不迫。
它用最精妙的调度策略,在“风暴”中分门别类,有条不紊……
医疗系统的测试,则是最严苛的“实战演练”。
在陈铭衡的督导下,一个个惟妙惟肖的“电子病人”,在医疗舱中被制造出来。
“面对百人级的重大医疗事故,智能分诊系统要在3分钟内给出最优方案……”
医疗舱内,灯火通明。
一个个医疗AI系统,围绕着“电子病人”开始忙碌起来。
生命体征监测、智能诊断、机器人手术……
这是一台全自动的“生命工厂”,以超人的效率,上演着生死时速。
“量子药物筛选模块,要能从上百万种候选药物中,找出最优的治疗方案……”
一个个虚拟的分子结构,在量子计算的加持下,快速组合、分解、重组……
上百万种可能性,在短短几秒内被遍历、评估、筛选……
犹如一场分子级别的“速度与激情”,为所有“电子病人”,寻找最合适的“解药”。
测试,一项项展开,一关关通过。
过程中也难免遇到一些“意外”。
有一次,徐占龙发现在极寒条件下,备用能源舱的输出功率出现了异常波动。
“为什么会这样?明明所有的部件都是最新换的,理应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徐占龙陷入了沉思。
是材料的特性发生了改变?还是低温影响了元器件的物理参数?
他开始一一排查每一个可能的因素,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的实验和推理之后,他终于发现,原来是某个传感器的校准程序,没有充分考虑极寒环境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出现了偏差。
“只要在程序中加入温度补偿算法,再重新校准一下传感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徐占龙的巧思妙想下,一个看似棘手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当最后一道测试结果呈现在眼前的那一刻,“生命方舟”号,终于重获新生。
这艘曾经满身疮痍的战舰,此刻已经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式的蜕变。
它已经做好了重新启航的准备,去应对任何未知的风浪。
怀着激动的心情,张恒迫不及待地联系了许嘉辉上校。
通过加密的量子通信,一份详尽的修复报告,瞬间传送到了许嘉辉的面前。
“生命方舟”号的细节,都在这份报告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量子雷达的探测精度,已经达到了99.99%,足以在百海里外发现一只飞鸟。
备用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已经达到了99.999%,足以支撑战舰在极端环境下连续作战数月。
“诺亚”系统的反侵入能力,已经达到了业界顶尖水平,可以在0.001秒内化解99.9%的未知威胁。
医疗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可以在1分钟内为百名伤员制定出最优治疗方案。
……
一串串数据,是“生命方舟”号重获新生的最好印证。
而这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
望着这些数据,许嘉辉上校的脸上,浮现出由衷的赞叹:“真是令人惊叹的成果!您和您的团队,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
“您将‘生命方舟’号的潜力,发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
“我要特别感谢徐占龙、叶森、陈铭衡,是他们的专业和敬业,成就了这一切。”
“当然,还要感谢您,许上校。没有军方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也难以开展。”
“保卫和平,拯救生命,本就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现在,有了焕然一新的‘生命方舟’号,我们就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去完成这一神圣的职责!”
“接下来,我们还要对‘生命方舟’号进行一系列的实战演练。”
许嘉辉开始展望未来的计划。
“只有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才能真正检验它的性能,发现潜在的问题。”
“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来打造这艘生命的铁甲!”
“我完全同意!实战,才是对‘生命方舟’号的最终考验。”
“我和我的团队,也会全力配合军方的演练工作。”
“那就这么说定了!”
许嘉辉斩钉截铁地下了决心。
“我们立即开始制定演练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生命方舟’号的战斗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