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皇亲宗室,赵光义使用的办法是谁不服就砍谁,刀光剑影,杀的血流成河。赵恒的态度却与之截然相反,采取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怀柔政策。他首先恢复了赵廷美身前的爵位,而且隆重改葬,还给赵廷美的儿子们加官晋爵。如此一来,大大缓和了与皇亲宗室们的矛盾。
他对待皇亲宗室有三大特点,分别是亲而不纵、养而不用、限制活动范围。
亲而不纵就是表现的非常亲近,但是却不放纵。皇亲宗室们犯了错,照样要打板子要挨训。不过皇亲宗室们生病,都会派人上门慰问。
二大爷,你得了什么病啊,怎么趴着呢?使者满面春风,嘘寒问暖。
二大爷表情痛苦,愁眉苦脸说道。我的痔疮发了,菊花火辣辣的,好不痛苦。
使者呈上赵恒的礼物,笑眯眯说道。二大爷,你生病了,这是官家送给你的礼物,请你过目,这是麻辣火锅,这是辣条,这是朝天椒,这是辣子鸡。官家这么关心你,你是不是应该感激涕零啊,赶快给官家一个五星好评吧。
二大爷的确老泪纵横,不过不是感激涕零,而是辣的流泪。我的痔疮发了,还让我吃辣的,这不是在要我的老命吗?麻烦你了,替我谢谢官家全家。
什么又是养而不用呢?赵匡胤和赵光义时期,有能力的皇亲宗室会担任知州府尹之类的职务,例如赵廷美就担任过开封府尹。但是赵恒非常体贴,担心皇亲宗室们日理万机,累的吐血,因此不再让他们做官。真实的意图是,不许他们染指权力。照样每个月发工资,养着他们,养老金、医保、公积金,一个都不少。不过不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每天必须读书。
为了集中管理皇亲宗室们,赵恒下令修建了南宫北宅,让皇亲宗室们都搬进去住。什么物业费、煤气费、水电费都由赵恒支付,皇亲宗室们不用掏一分钱。这样看来,赵恒是不是很像冤大头?但是真相是这样的吗?皇亲宗室们虽然住在南宫北宅里面,但是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外出或者接见客人。也就是说,他们活动的范围仅限于南宫北宅之内,相当于被圈禁起来了。
如果说赵光义对待皇亲宗室们是硬刀子,那么赵恒对待皇亲宗室们则是软刀子。厚养他们,却不给自由,不让做官,自身的名誉丝毫没有受到损坏。他的这种做法,比赵光义的做法,是不是更加高明?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12月),李继迁上表归宋。老板,我是赵保吉,不是西北狼李继迁,我的良心大大的好,我要归宋,请你批准。赵恒喜欢读书,对于舞枪弄棒,根本就没有一丝兴趣,当即批准李继迁归宋,授以定难军节度使、夏州知州,相当于把定难军送给了李继迁。可惜李继迁是一头喂不饱的恶狼,仍然袭击边境,烧杀抢掠。
到了公元998年,赵恒改年号为咸平,这一年为咸平元年。咸是全部的意思,平不就是躺平意思吗?难道他号召大家都躺平吗?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这个时期的赵恒还算是比较励精图治的。他不仅每天在各个部门之间处理政事,考核检阅军队,还与儒臣们交流,鼓励官员们提出各种建议。颁布了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和监督官吏的《州县三课》,同时还热情洋溢的朗读了《励学篇》。
《文武七条》指的是:清心、奉公、修德、务实、明察、勤课、革弊。看这些词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就不会详细解释了。《州县三课》指的是:公勤廉干惠及民者为上,干事而无廉誉、清白而无治身者为次,畏懦贪猥为下。说白了就是一种考核官吏的制度,把官吏划分为上中下三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随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就是妇孺皆知的《励学篇》,正是出自赵恒的笔下。他于公元1009年11月写下这篇文章,目的正是要告诉天下人,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没有老婆等等,但是不要气馁,不要慌张,只要多读书就可以了。因为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之后,这一切都会有的。这是对赵匡胤、赵光义崇文抑武之国策的延续和提升,因为在他看来,这是祖宗之法,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下去,而且更加彻底。所谓深化改革的路上,步子必须迈的更大一些。
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开年不是很顺利,因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古时候讲究天人感应,发生自然灾害,往往理解成是上天的惩罚。帝王失德,例如生活作风有问题、工作态度懈怠等等,都要受到惩罚。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儿子颠三倒四,身为老子的老天爷当然要惩罚天子了。赵恒心想,我刚刚上任,龙椅都还没有坐热,为什么要惩罚我?于是在四月初四这一天,带领文武百官们去白鹿山祈祷求雨。队伍浩浩荡荡,大家有说有笑,搞的像春游一样。赵恒神情肃穆,拨通了天地热线,和老天爷进行了一次坦诚的通话。老天爷啊,我刚刚上任,还没有来的及失德,你为什么要惩罚我?求求你下点雨吧!这次祈雨的结果不得而知,有没有下雨,只有老天爷知道。不过他在四月二十一日这一天,派遣使者前往全国各地检查吏民拖欠钱物,然后全部免除。如此体恤贫民,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善良的天子。老天爷知道,一定会点赞的。
赵恒于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即位,四月就授李沆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到了咸平元年十月(公元998年),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和他一起成为宰相的还有张齐贤。李沆两年不到时间就从副宰相升任宰相,升官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用火箭升空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他升官这么快,难道是因为和赵恒关系十分亲密?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赵恒被立为太子,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李沆出生于公元947年,字太初。太子宾客是官名,不是所谓的门客,职责侍从规谏太子。他端庄稳重、忠厚谦虚,因此深得赵光义器重。赵光义告诉赵恒,儿子啊,李沆人品一流,挑不出毛病,你对待他,不能像对待仆从,要像对待老师一样。赵恒非常听话,连声答应。老爸,我也很敬重李沆的人品,一定会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他,请你放心好了。每次和李沆说完话,他都要站起来恭送李沆离去。并且一再叮嘱李沆,走道慢点,到了加就发个微信,报个平安。李沆也没有辜负赵光义,一直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