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绒儿见太医说不出什么,便没有追问下去。她知道就算姜煜没有让消息传出去,可这太医必定会告诉太后。
中午时分,姜绒儿看到姜煜回来。便问道:“父亲可见到皇上?”
姜煜道:“并未,是太后直接接见。”
“可父亲可有把事情说得明白?”
姜绒儿的话姜煜当然知晓,点头道:“太后震怒,要我彻查中毒之事。但是后来又说中毒之事毕竟关系到濮毅侯府与长公主的声誉,让我们不要声张。”
“既然太后要保密此事,那我们必定要守口如瓶,就连宫中的娘娘也不可开口。”
姜绒儿说完,姜煜忽然抬头看她。静默片刻道:“你是不是知道什么?你不要瞒着家里人,懂吗?”
“父亲放心,女儿做事情有分寸。女儿是马上要出嫁的人,肯定是娘家与夫家最重要。”
午后,太医传来消息,长公主的毒有解药了。姜绒儿给旁边的太医用了些银子才打听出原来是淑妃娘娘身边有一随身丫鬟,懂得医术。曾经见过这长公主中的毒,便配出了解药。
回到绒绣阁中,姜绒儿见到了玲珑正在看她在房间绣的盖头。
“最近看不到你,特意来给你传些消息。”
姜绒儿夺过手中的盖头,小脸蛋泛红道:“什么消息?难道是宫中?”
玲珑见她不好意思,便打趣道:“这中毒一事传到太后那里,果然待你父亲走后,淑妃被召入宫。据说太后把殿中的东西砸了个稀巴烂,似乎是淑妃娘娘出言顶撞。太后勃然大怒,下令淑妃被禁足。”
“这后宫的动静直接惊动皇上,看到太后被气得昏倒后便以忤逆不孝,出言不逊,将淑妃手中协理六宫之全交给皇后。你说这消息是不是来得及时?”
姜绒儿笑了笑道:“你与我说这些做什么?”
玲珑见她漫不经心道:“长公主中毒之事,昨晚上就已经传到王府。王爷立刻传消息给宫中的心腹太医。太医回答长公主之毒是蛊毒,所以就派人一直监视着淑妃宫中动静。”
姜绒儿道:“有没有查出,淑妃为何会给长公主下药?于她也没有好处。”
玲珑拍了拍她肩膀说:“这就要问问这长公主的意思了。”
“你们都知道?”
姜绒儿本想瞒着他们,结果玲珑早就清楚这里面的秘密。“
见姜绒儿眉头紧锁,玲珑解释道:”早就告诉你,要与王爷坦诚相待的。毕竟天机阁的人不是吃干饭的,也不是摆设的。“
”好,我明白。濮毅侯府内到底安插了多少人?我这绒绣阁也有?“
见玲珑不回答,她就清楚这濮毅侯府最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虞凌王府的线人。
玲珑走后,姜煜就派人来叫她。原来是长公主的毒已经解了,让她去瞧瞧。
姜绒儿来到长公主院中,便看到丫鬟们正在收拾着长公主吐的血迹。其中最明显得是血竟然过一会儿变成了绿色。
长公主萧瑟躺在床上,见姜绒儿来了,就把人都支出去。
“你见到那血的样子了?”
姜绒儿点头道:“那时候,我也见过娘亲吐血。可那时候以为是伤心所致,现在看来之前已经中毒很深的了。”
长公主回忆说:“你母亲也来见过我几次,与我诉说过你祖母对她的咄咄逼人,她曾经想过与你父亲和离,可是看你年纪尚小,又体弱多病,怎能带着你受苦。她也曾与你外祖父说过这事,可你外祖父也劝导·她好好留在侯府。”
“那长公主你知晓宫中有哪些人有理由害我母亲,或者外祖父一家。”
姜绒儿的话倒是给萧瑟提醒了,她回忆道:“我记得在我还未出嫁的时候,有一日我去藏书阁拿书,不经意听到有人提起你祖父一家,说过他是因为给宫中妃子把脉,似乎是出了岔子,这才辞官还乡。
姜绒儿年纪尚小,她只知道祖父是觉得宫中事情太多,加上外祖母身体不好,这才辞官。
姜绒儿猜测过可能与宫中嫔妃们争宠有关,可实在没有线索。关于外祖父的一切,似乎都在那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姜绒儿与长公主一起也没有商量出结果,姜绒儿便提出要见一见当年母亲身边的丫鬟采青。
不一会儿,姜绒儿就听到银烛来禀告,说是二皇子与侧妃来此看望姑姑。
这二皇子一向与萧瑟不亲近,这次她一中毒,他却来看望属实令人怀疑。可他还偏偏带来侧妃。姜绒儿并不知道他宫中还有一名侧妃,带着侧妃来把脉,更是奇怪。
二皇子带着侧妃进来后,脸色有些阴沉。
“姑姑,你好些了吗?我娘亲听说你病了生怕这些太医怠慢你的病情。这不放心,这赶快让我带着玉昙给你把脉。”
萧禅说得很好,感觉他真是一个好侄子。旁边的女子,过来给她行礼。
“玉昙见过长公主。臣妾是二皇子的侧妃,我出生与医学世家,总跟这父母行医问药。其中也姐接触过不少的病患,有些比您的症状还严重,只用一副药就会痊愈。”
萧禅道:“姑姑,你这毒不算什么的,让玉昙给您治疗一下就会好。”
旁边的姜绒儿开口问道:“请等一下,今日太医已经给长公主服用过解毒之药。二皇子与侧妃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可万一又服用药物,药性相冲,该怎么办?”
姜绒儿的时候话一出,萧禅脸色变了,看着她说:“这太医从哪里得来的方子?”
姜绒儿心下冷笑道:“这是宫中太后身边的公公给的,不过说的是淑妃娘娘身边的随身丫鬟会治疗的这,这药就是这丫鬟配出来的。难道二皇子不知道?”
旁边的玉昙这才轻笑道:“淑妃娘娘身边的那个丫鬟就是臣妾。臣妾是前几日才被二皇子封为侧妃的。所以宫中很多人还不知道我的身份。只是我并没有给长公主开过药,不知道是谁冒充我的名义给您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