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邹平春清醒过来央求陈晔良赶紧去官府找门路,陈晔良无奈告诉她已经去侧面打听过了,广东的饶平县上的一个叫黄冈的小镇有革命军起事被官府镇压住了,革命军几无生还可能。
一时间“革命军”“同盟会”“起义”这些好似从来没有深想过的词汇充斥着他们一家人,这些词怎么会跟哥哥扯在一起呢?
随着这些词一起进入大众视线的还有清政府为了舆论的主导而对他们的污名化,“虐杀朝廷官员”、“谋权篡位”、“烧杀抢掠”……
邹平春听了依然难以置信不愿相信令她骄傲的大儿子就这么没了,一向端庄持重的贵妇人被丧子之痛折磨得狼狈不堪,发髻也松散得不成样子,痛苦着说:“怀民他一向听话懂事怎么会跟那些不要命的亡命之徒扯上关系?
老爷你快去救救他吧,他肯定是被人蒙蔽。”说着说着似是又想起什么,急匆匆要下床,
“我们现在就走,去那个什么黄冈,去找我儿子,活要见人死要见……”她不敢往下说下去,又掩面哭起来。陈晔良紧紧拉住她,低吼道:“你现在敢去那地方,咱们全家都得死。”
短短几日,谣言狠于刀,伤人于无形!连黄冈乃至饶平县都变成了谈及令人色变的“贼县”和“贼乡”。
邹平春无力地靠在他怀里悲恸万分,陈晔良更是心碎,他最器重的大儿子居然走上了这样的一条路。一时间夫妻两人老泪纵横不能自抑。
一夜间,家里好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父亲再也不在饭桌上讲那些年轻时做生意了解到的天南地北的见闻,母亲干脆直接伤心得每日以泪洗面下不了床,每日只身边的丫头端些饭菜进卧房,也不知能吃下去多少。
只有六岁的弟弟陈荣安依然懵然无知,每日缠着陈幼悟喊着:“阿姊,哥哥怎么还不回来,他答应我回来要教我骑马的。”陈幼悟不知该怎么回答,只是抱着弟弟哭。
陈幼悟不敢在父母面前哭,怕惹得他们更加伤心,她白天总是佯装没事的样子,只是每到深夜,陈幼悟拿着哥哥的写给她书信一遍遍看着。
眼睛里蓄起了泪水,直到每个字在眼中都变成模糊的一团再也看不清,她把信用力捂在自己胸口终于痛痛快快哭起来。哭声总是能把外面值夜的圆月给惊醒,她总是着急忙慌着过来搂住小姐,两个人便搂在一起哭。
“哥哥,哥哥……”
陈荣恪留洋后来过很多书信,每封家书里都会有一页纸单独留给小妹,每一封都会交代他在学校的趣事见闻,更多的是鼓励陈幼悟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待价而沽的闺秀,“离经叛道”也不失为是一个好姑娘。
姑娘们大概从小都会对父亲和哥哥有一种天然的崇拜感,而陈幼悟的这种感觉却从没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消失,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
从小父亲就说她的毛笔字写得一团糟不如哥哥的好,哪怕到如此生死存亡之际的紧要关头,哥哥的字依然苍劲有力不失风骨。
到底发生了什么呀?怎么前段时间还教她通读典籍的人如今只堪堪留下一封不明所以的书信就这么没了呢?后世对于黄冈起义只记叙寥寥几笔,而陈家却第一次体会到普通人面对时代的一粒灰究竟是何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