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游戏竞技>民国,从西北开始崛起> 第17章 送你当太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送你当太监(1 / 2)

杨非同反正都已经几把废了,正好可以切了,送到紫禁城去。

要知道紫禁城可是有不少的古董呢。

话说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清王朝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溥仪并没有被赶出紫禁城。

根据当时清朝与民国政府商定的《清室优待条件》,清帝保留尊号不变。

宫内各执事依旧留用,民国政府每年支付溥仪400万两白银作为生活费。

但据史料记载,宣统在紫禁城过得并没有那么滋润,时常需要变卖宫里的珍宝古玩来维持生计。

第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民国政府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条件给紫禁城拨款。

当时战乱不断,各地割据称霸,截留税款,导致中央财政入不敷出。

自己都管不过来呢,更别提每年给他四百万了。

由于款项没有落实,内务府又没有了收入来源,只得在宣统的授意下变卖宫中的古玩字画、珍宝玉器等。

皇宫中收藏无数,通过变卖也暂时缓解了生活问题。

但由于宣统年级小,对内务府关注也少,内务府成了油水最多的地方。

内务府的欺负宣统岁数小,几个太妃久居深宫,更不知道外面的价格家。

他们手段很多,第一是虚报开支,根据御膳房的档案记载,宣统二年,紫禁城皇室一个月仅猪肉一项开销近两千三百多两白银。

当时紫禁城皇室成员只有宣统、隆裕太后和四位太妃,当时宣统才五岁,即使排场再大也吃不了那么多。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内务府私吞,当时大臣们虽有耳闻,但也不敢轻易得罪。

第二是谎报收入,内务府将宫中的古玩珍宝变卖后并没有按真实价格记录,而且也没有完整得记录变卖的物品。

拿了十件物品去变卖,可能只记录了八件,而且这八件记录的收入也比真实卖的价格低。

不仅如此,那些宫女太监们知道内务府账目不清,时常偷拿宫中的物品出去变卖。

这种事,从1912年民国创立开始,一直到了1919年。

这一年有个叫做庄士敦的老外来了。

出生于1874年的庄士敦先后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主修现代历史、鹰酱文学和法理学。

但是鹰酱文学才几百年?远远不如华夏五千年啊。

1898年,庄士敦经过激烈角逐考入国家殖民部,同年以东方见习生身份被派往英殖民地香江。

由于其优秀的汉语水平,庄士敦在港英政府中不断升迁,先后出任辅政司助理、港督私人秘书。

1904年经骆克哈特力荐,庄士敦被殖民部派往租借地威市卫,先后任政府秘书、正华务司和南区行政长官等要职,获鹰酱政府授予“高级英帝国勋爵士”勋章。

喜欢文学的他,很快迷恋上中华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

并积极致力于对儒、释、道、墨以及中华地理、唐诗宋词的研究,足迹遍及各省名山大川和名刹古迹。

从此,庄士敦以官员兼学者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余年。

1918年,清逊帝宣统的老师徐卜五因要出任民国大总统而辞去“帝师”之职。

经李少荃的儿子推荐,徐卜五代向鹰酱使馆交涉,聘请融贯中西的庄士敦担任溥仪的新老师。

1919年2月,庄士敦处理好其他事宜后赶赴京城,开启了自己的帝师生涯。

这一年溥仪14岁,庄士敦45岁。

庄士敦带着先进的西方思想与现代科学步入紫禁城,为这个古老皇宫带来了新气象。

依据宣统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回忆,年少的小皇帝对这位“苏格兰老夫子”以及其带来的西方事物充满好奇和崇敬。

庄士敦则对这位特殊的学生竭诚尽忠,倾其所知相授。

不过现在才刚1915年,庄士敦还在鲁东省的殖民地当官呢。

内务府的人那么贪,何子长又何尝不贪呢?

由于几把的伤并不影响行动,杨非同很快就下床行动,并且尽快回到军营。

此时,宁伟也从禁闭室出来,担任了何子长的警卫。

“非同,真是不好意思,这是我的军饷你先拿着。”

宁伟这个人讲究有恩必报,钟跃民被他坑了,他也是除了钟跃民谁都敢开枪。

杨非同却没有接,此时的他几把没有了,心理也变态了。

站在门外,杨非同喊到。

“报告。四连上等兵杨非同,见过营长。”

“进来。”

作为营长,何子长并不需要亲自训练。

此时的他,正在观看秦西省的起义。

突然听到杨非同来了,他赶紧让他进来。

“营长,杨非同向您报道。”

杨非同虽然受了伤,可是能和宁伟过招,也是一个练家子。

要不然,为啥宁伟要用全力?就是因为杨非同也是一个狠人。

何子长让他坐下,寒暄了两句,开始说正题。“非同啊,我有个重要任务交给你,你能不能完成?”

“请营长下令。”

杨非同不知道是啥任务,但是能让他去,就说明还有自己的位置。

何子长也就说了。“我想让你去紫禁城。”

“1910年的时候,我在紫禁城当侍卫,清朝的几个王公和我都有联系。”

“你去了以后,帮我把宫里的古董拿出来贩卖。”

“你放心,我绝对不会亏待了你的。”

“而且在内务府谁要是敢得罪你,你出来告诉我,我立刻派人把他灭了。”

在宫里你是内务府,出来以后你就是满狗,人人得而诛之。

再说这是民国,死个把人,那就和死个满狗差不多,没人在意。

很多人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也是有原因的。

而那些向往民国的人,其实是向往民国的军阀,富豪,名人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