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坐在石桌旁,若有所思地望着夜空,等着张念山回来。
他本欲带上张念山飞回药园,但张念山执意要自己走回来,便也没有强求。
一炷香时间刚过,张念山喘着粗气跑进了庭院。
三爷起身,帮着卸下张念山背上的竹筐。
看着全身衣服都被汗水浸湿的张念山,三爷有些动容,后悔方才不该把真相这么早说出来,觉得张念山此时还在宣泄着心里的不平。
本想再安慰几句,张念山却马不停蹄地跑去做饭了。
全程无话,二人各自忙着,没多久锅里的蛇羹就快做好了。
不同于润骨草炖的狼肉,这蛇羹是由凝晶花加入少许润骨草一起炖的。
锅里刚冒热气时,锅盖就被顶飞了出去。热气在铁锅上方汇聚,慢慢形成一个光罩,将铁锅笼罩其中。同时锅里越来越多的’热气’升起,且伴随着一缕缕游走地银白细丝。
三爷见状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在张念山示意可以起锅后,立马捧起铁锅放到庭院的石桌上。如今的三爷倒也讲究了些,等着张念山一同入席。
张念山笑着坐在三爷对面,两人默契地把头伸向铁锅闻了闻。
那在光罩中游走的细丝似乎找到了归途,齐齐穿透光罩向着二人的眉心涌去。涌向张念山的细丝在触碰到他的眉心后突然分出另一条细线,调转方向朝对面的三爷飞去。
二人有些惊奇,倒也没有乱动,任由细丝施为。
约半盏茶功夫,光罩内的细丝和热气逐渐褪去,最后光罩也随即消失不见。
三爷此刻正闭目入定,张念山好奇地感受着身体里流动的暖流。同今日吃下蛇胆的情况如出一辙,在身体游走了两个周天,最后滞留在气府。
待张念山的身体平静下来,他抬头看向仍在入定中的三爷。此时的三爷闭着双眼,眼珠却在不停游走,同时身上泛起淡淡白光,把三爷的身体也托了起来,悬在石凳之上。
半炷香的时间过去,三爷身上的白光隐入体内,身体也重新落回石凳。三爷睁开双目,似有一道金光迸射而出。
“奇哉,奇哉!”
“那几个好老家伙活了一千多岁,我看是白活了,压根没弄明白这些药材的真正用法,只知道硬生生地吞服,要么就拿去炼丹。”
三爷说到这,笑着看向张念山。
“小山,认识你几天,我才发现这百来年被忽悠惨了,每日累死累活的为了点境界提升,不如吃几顿你做的菜。”
“每天吃吃睡睡就能提升境界,我原来可太惨了。”
“你可不知道我原来过得什么日子,简直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
三爷越说越激动,张念山完全插不上话,只能不停点头应和着。
也不知三爷絮絮叨叨说了多久,张念山已经双耳生茧。
“三爷,三爷!”
张念山也顾上三爷说没说完,盛上一碗蛇羹放在三爷身前,然后给自己也装了一碗。
“三爷,我有些饿了。”
“哦,抱歉抱歉,一说就收不住嘴,自己也没了饥饿感,把这茬给忘了。”
“吃吃吃!”
三爷看着委屈巴巴的张念山,马上收住了嘴,捧着碗大口吃起来。
“确是美味,凝晶花的药效被充分吸收后,蛇羹里仍有残余,感觉这才是凝晶花的正确食用方法。”
三两下吃完一碗,三爷又开始夸起张念山。刚想再盛一碗,三爷的手突然一顿,直接放下瓷碗。佯装着伸了个懒腰,就飞上了屋顶躺下,朝着张念山的方向大声说道:
“小山,多吃点,你三爷我已经吃好了。你如今正是提升气血的时候,而且今个儿也累坏了,得多吃些。”
张念山没有回头看三爷,他已经明白三爷的用意,只是猛地往嘴里扒拉了几块蛇肉,鼓着腮帮子含糊地应着三爷的话,以此掩饰自己已哽咽的喉咙。
没一会儿张念山放下手里的空碗,直接把铁锅拉到身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一夜无话。
丑时刚过,屋顶入定的三爷就被下方微弱的声响惊醒,虽然还无法完全掌控神识,但对周边动静的感知还是敏锐了许多。
透过屋顶那还未修补的大洞,三爷看见屋内的张念山此时正在忙活着。或许是为了不打扰到自己,屋内并未点灯,张念山此时也借着这破洞透过来的月光在缝制几个布袋。
三爷没有声张,在心里盘算了一番后,悄然离开屋顶,向着山下再次飞去。
天明时分,张念山扭了扭有些发酸的脖子,起身抖了抖几个已经缝制好的布袋,走向屋外。
看了看屋顶,三爷不在。张念山没在意,继续往庭院外走去。在菩提树周边搜寻了一下,拾了一堆鸽子蛋大小的石块拿布袋装好,全部提回庭院内。拿手掂量了一下,大概有四十余斤,已经快赶上自己的体重了。
张念山脱下长衫,分别把这几个布袋捆绑在自己的四肢和腰上,确定捆结实了,才重新套回长衫。
试着轻轻跳了跳,第一回竟双脚都没能离地,第二回使足了劲儿,跳起半尺来高。
活动了一下身体,适应了片刻,张念山慢慢走回屋里,取出纸笔给三爷留下封信,就收拾起今天的工具,准备出门。
三爷当时开垦的那座山头还有数量庞大的药田没有播种,今天带上几种数量足够的药种就向着那个方向动身。
巳时刚到,三爷如一颗流星般从天空掠过,轻轻落于庭院。三爷对于灵力的掌控越发娴熟。不同于离开时的装扮,此时三爷的背后背着一个巨物,被层层白布包裹。
“本想着让小山这小子长长见识,看来他暂时没这眼福咯!”
刚落地,三爷就感知了一下四周,没有张念山的气息。走进屋内,压在方桌上的书信吸引了三爷了目光。取下书信,三爷见是张念山留给自己的,便认真读起来。
“三爷亲启,承蒙关照,小山在此拜谢。吾年尚十,家中遭变,母亲病故,家父未得见。幸遇恩师,不弃而带回宗门,然必早夭。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