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优劣严重制约着农民的生活水平。
2.社会环境。我国贫困地区大多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落后、信息不灵等原因,造成与主流经济、社会、文化的隔绝,缺乏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人的因素
低下的文化素质不仅妨碍着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也导致了愚昧,制造着贫困。人口的不健康心理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又导致了贫困状况的持续。
政策因素
从宏观上看: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以农业支持工业、以乡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强化了历史上原来就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
从微观上看:由于我国在总体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救济、开发、投入毕竟有限,难以照顾到所有贫困地区的所有贫困人口,不可能使其全面、迅速地走出贫困。
农村扶贫的方法
劳务输出
通过劳务输入促进贫困地区的劳动者离农就业,缓解了劳动力的隐性失业问题,直接增加了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且贫困地区的劳动者通过异地就业可以学到新技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法,从而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小额贷款
小额信贷是通过一定的金融中介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穷人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
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扶贫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而获得赈济的一种特殊扶持方式,是我国扶贫方式由单纯救济转向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还可以使贫困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利用,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即积极采取措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提供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目前国家的扶贫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扶贫标准,即不愁吃不愁穿,保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战略,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基本格局,以五个一脱贫为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同时,注重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注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主脱贫,增强脱贫的内在动力。
弄清什么是扶贫,更要清楚为什么要扶贫。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阶级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出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仅发展成果要惠及人民,还要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一碗水端平,除了采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还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只有这样,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助力解决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才能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