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都下地耕种过,不像李世民和朱棣,出生就是公子哥。
朱棣问了楚祯,这儿是一斤是多少,又在心里换算千斤是多少石。
林妹妹和李清照跟紧楚祯,他去哪,两人就跟去哪。
李世民看着四周,感叹道:“后世的田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劳作少了许多,一户人家一年种七八亩地就可以,不像大唐,每户人家都要种几十亩地。”
楚祯问道:“我记得唐朝每户人家分到的田地都很多?”
跟在他身后的李清照回答他:“唐朝初年行租庸调制税法,男丁成年则分百亩地。”
楚祯点头,也感慨的说:“百亩地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种起来能把人腰都累断。”
现代一家人种十亩地已经了不得,农忙时都会很累,可想而知古代种百亩地是什么场景。
“机械?种田用的?”李世民来了兴趣,忙问是什么机械。
几人也都看过来。
“从耕田,到收成,都有机械。”
楚祯笑道,指着田地说:“耕田时,会有一辆车子在田地里跑,车子底下有转轮,将泥土刨松软;
插秧,收成时也都有相关的车子。不过,许多地方还是靠人工,只有收成时花钱请一辆收割机来,一边收一边脱粒,直接得到稻谷回去晾晒。”
“啊!”
旁边的李清照吃惊看向他,被收割机的功用所吓到。
朱棣,李世民也是听得心驰神往。
诸葛亮看着这一片田地,想象稻穗金黄后,与这车子相似的“收割机”在田地里来回跑,将稻杆扔在地里,只收走稻谷的一幕。
大唐太子说这里是后世,但看着与神仙术法也相差无几。
“这收割机是如何造出来的?”
燕王问出了诸葛亮想问的问题。
“车子能跑,是靠石油和电,这两样又与数理化有关,所以还是得学数理化,才能造出来。”
楚祯微微一笑:“一个人学还没用,必须得百十万人一起学,合众人之力,才能造出便宜好用的机器。”
听到百十万人,朱棣和诸葛亮就知道在他们那是造不出这东西的。
诸葛亮心中又有问题,石油和电又是什么?
这些车子竟是靠雷霆来拉动?
果然是太虚梦里神仙术!
“至于为什么禾苗种那么密集,原因就在于肥料与农药。”
楚祯回答诸葛亮之前的问题:“肥料能使禾苗吸收到充足的营养,农药能将杂草和虫子杀死,所以只需要保证光照,稻谷就能有千斤收成。”
“田地无需引水?”
“现代水利很发达。”
“敢问楚先生,还有这肥料和农药……”诸葛亮施礼询问,惭愧道:“亮只知给人用的药,竟不是给杂草和虫子也能用药。”
楚祯笑:“肥料是磷肥,钾肥,氮肥等,包括农药等,都是化工产品,经过一代代改良出来,你们那里想获得大量肥料只有出海挖鸟粪,海岛上的鸟粪是优质磷肥。”
氮磷钾又是何物?化工产品?
诸葛亮惭愧道:“亮才疏学浅,不知海岛鸟粪之功效,受教了!”
能被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恭维一句,楚祯免不了得意下,笑道:“孔明不必自谦,我这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
“不知这前人是多少年?”
诸葛亮立刻想明白这比喻的意思。
“一千八百年。”
“亮竟梦到千年后?”
诸葛亮再次看向四周,楚祯笑着没有解释,见众人没有问题了,就招呼他们上车。
继续往前,出了村子,上到马路上,因为朱棣一句“这的路都铺了什么?如此笔直平坦!”,楚祯又把车子停下。
众人下车,研究起了大马路。
诸葛亮站在路旁,脚用力踩了踩地面,发现其硬如石块,再看路上的车子一辆辆的驶过,平稳快速,道路往前延伸一眼看不到头。
更古怪的是,道路两旁及远处,都有一根根圆柱子矗立在地上,上边绑有树根线,看着像是某种祭祀仪式。
“莫非是引雷所用?”
诸葛亮想到了前边楚先生说的话。
李世民也踩了踩地面,再次对楚祯感叹道:“先生所在国家的路,真是令人心生艳羡,如同铁水浇筑而成一整块,连村子里都是这样的路面!”
朱棣深表赞同,大明若是有这样的官道,能省去多少事?
楚祯又给他们解释:“这不是铁水,而是水泥,一种类似米浆的东西,能把碎石和沙子混合起来凝固,变成坚硬地面。当然,也不全是水泥,还有一种叫沥青,从石油中提取出来。”
诸葛亮又听到了一次石油,但他没马上细问,他猜自己问了肯定听不懂,此刻楚先生也没时间为他解释。
穿着团龙服的朱元璋站在路边,看着路上车子跑过,问道:“后世的官道都是水泥做成?”
几人都看过来。
楚祯笑了下,“怎么说呢,我们这的道路主要分三种,一是高速路,质量最好,管理也严格,不允许行人走上去,路两旁有围栏。高速路总长约二十万公里。”
“一公里是一千米,而我有一米八高。”
楚祯给出换算标准,估计以诸葛亮的智商,能很快换算成汉朝的里数。
林妹妹的算数水准也很高。
其他人未知,老朱的数学肯定不咋样,但简单换算成四十万里,也是非常恐怖的数字了。
“四十万里的官道……”
朱棣听得瞪大眼,用脚再踩了踩地面,再问楚祯:“都是这样子平坦的路面?!”
“对!”
楚祯笑起来。
光一条道路,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工程。
“这路修起来要花多少?”
朱元璋也问道,他记得楚祯给他的技术书籍里也有水泥,但上面标注要耗费的钱太多,铺路太贵,他就暂时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