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她适时送入尚书府内,而芸娘入府过后,也并没有让这些宦官们失望。
她凭借着自己的年轻貌美和这些日子的所学,很快就将这位尚书迷的神魂颠倒,也如愿的把尚书府的后宅搅得鸡犬不宁,也翻出了一些工部尚书密谋造反的证据。当然很快郭家的风就如愿的吹到了各位大人的耳中,他们纷纷上书给皇帝施压,让他尽快将郭家处置。不然十日之后朝堂上将无人可用,文官告老还乡,武将则卸甲归田,反正无论如何,这个朝堂上都不能再有郭家的一席之地。
十日过后,皇帝最终还是下了即位后的第一道圣旨,将郭家全部贬为庶人。好在皇帝并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芸娘也得以功成身退。可是当她收好行囊,去找当初把她送去郭家的宦官时,那个宦官却不认了。
没办法的芸娘只好又回到了郭家,可那时郭父已经知道了芸娘的所为,又因为在被贬过后,一家人的生计便成了问题,因此说什么也不肯再带着芸娘。
芸娘没办法又去见了当时的郭夫人,因为想到芸娘之前的所作所为郭夫人并没有同意。只是那晚过后,郭夫人就死了,据说死相极惨。又因为第二天发现尸体的时候,也在角落里发现了当时的郭家大少爷——郭正阳,而且,当时他的手里正握着杀死郭夫人的那把刀,所以人们就推断是郭正阳杀了自己的母亲。正因为这样坊间也传出了“郭门逆子,提刀弑母”的故事。
郭夫人死后,芸娘也就顺理成章的留了下来。关于郭父把芸娘留下的事,坊间的传闻越说越难听,郭父为了止住谣言,干脆就将芸娘抬为了正妻。
可是郭父的做法,却引起了郭正阳的不满。他想阻止这一切,可是他的计划提前被芸娘知晓,再加上当时的他又背负着弑母的骂名,已然成了芸娘的眼中钉。芸娘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也因为芸娘当时已经怀孕,仗着自己的肚子更加的嚣张了,马上就将郭正阳要杀她的风吹到了郭父耳中,自己又跑去衙门立了案。
自从贬官以来,郭父对郭正阳的所作所为本就有气,又听到芸娘提起自己未出世的孩子,不久之后又有官府的人找上门。这一连串的变故,终究让郭父对郭正阳起了杀心。
他找了最顶级的杀手,对郭正阳一路追杀,一直追到城西门外的银杏坡。后来再有他的消息就是收到了他的死讯。
“王爷,那不对呀!依你所言,他已经死了,那你为什么说这个郭凌就是郭正阳。”
“嗯?本王说了吗?本王好像从来都没说过郭正阳死了。事实上,本王也从未相信过正阳死了的说法。
知道那一日,郭父抬着具尸体到衙门来,说这正是逆子郭正阳的尸身。本王当时就慌了,以为那块白布之下真的就是他,本着再确认一下的态度,本王想上前掀开白布看一看。可是这个做法却遭到了郭父的阻拦,本王当时就怀疑这具尸身有猫腻,只是碍于当时的情况也没有揭穿他。
只是当晚在所有人走后,本王悄悄的溜进了衙门的停尸房,找到了白天那具尸体。也确认了那具尸体的主人不是正阳。”
“那他后来怎么做了通判?”
“那当然是那具尸体的功劳。郭父把尸体送到衙门过后,由于县令并没有见过真正的郭正阳长什么样,只听郭父说这是郭正阳,也就认下了。
而且县令心疼他为了止住流言可以做到如此地步,便给了他一个通判的闲职作为安慰。再给他安了个闲职后,县令也担心他能不能胜任,但后又查到他曾是在宫中作过尚书的人,也便放了心。”
“那个郭通判他骗官作,你就没打算去管管他。”
“管他?比起他,本王更在乎真相。在意他为什么要随便找一具尸体去冒充正阳。”
“那你最后查到为什么了吗?难道是郭通判突然就良心发现了,所以找了个地方把他藏起来。”
“当然不是,若他真这么好心,当初的郭正阳也不会变成现在的郭凌,也不会有你们口中那个打人的赌徒了。
在知道正阳有可能没死时,本王特地去找了郭通判,据他交代。正阳确实是死了,当时杀手在追到银杏坡一带时,朝他背上砍了一刀,之后他的身体脱力,摔倒后就顺着陡坡滚下了崖壁。而在那悬崖之下是一条湍急的河流,人若掉入其中会被立刻冲走,毫无生还的可能,更何况他还挨了一刀。
因为找不到尸体,也只能在路边随便找一具尸体,大不了划花了脸,先带去县衙,堵住了城中众人的悠悠之口再说。”
“所以你说了老半天,你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关系?很多啊!比如朋友,儿时玩伴,又比如说同窗,邻居。之所以说渊源颇深是因为本王的外祖母和他的外祖母是在闺中就认识的手帕交,两人约定如果以后嫁人,两人都生了女儿,便让她们结为姐妹,如果生了一儿一女 那两家就结为亲家,事实也如她们所料本王的姨母嫁给了他的大伯,他的姑姑也嫁给了本王的舅舅。
所以小时候一到外祖母家,我们就爱到处去串门,因此我们的关系也一直都是特别好的。”
“那……你早干嘛去了,他有个王爷做玩伴,他被人到处追杀时就没来找你?”
这时,沈府里噼噼啪啪有火炮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