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安置他们的人看管的并不是很严格,只要他们不进入城中,就算往外走,都不会被阻拦。
灰狗带着两个人去河里洗澡收拾干净,又叫他们在这等他三天,三天之后带他们去挣钱。
这一次灰狗是回去交差,拿新的假钞,并且要帮两个选定的乞丐办假身份,方能进城。
假身份便是路引。
朱元璋登基为帝没两年,便推出了这一项制度。
路引制度的目的,是打击那些游手好闲、祸害百姓的游民。
公开说辞之外的隐藏目的,也就是老朱的真正目的,则是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消灭百姓的的自由流动。
朱元璋本人就是个流民,更是元末大舞台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深知元朝的灭亡与百姓可以自由流动有着莫大的关系。
严重的流民问题,几乎与有元一代相始终。
在忽必烈没有统一之前,蒙古人控制底下的百姓经常跑路南归,差不多达到三分之一往上。
待到忽必烈统一全国后,仍旧没有解决流民问题。
蒙古人打地盘,是一个合格的战争机器。
但是要让他们治理攻克的地盘,那就是难为人了。
他们的管理只会像放牧一样粗放,等过季节或者想吃肉了,就去羊圈里抓几只宰了。
什么以后不以后的,今天先喝酒吃肉爽了。
至于被宰的羊和活着的羊有没有情绪,他们更是不在乎。
元代流民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大抵是有两个主要原因。
忽必烈为支持对南宋的战争及应付内部的叛乱,在北方占领区频繁高强度压榨人力物力。
结果许多地方的百姓便拾业而逃,十室空半,跑到大山里隐藏。
没有建立起可有效控制百姓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
元朝灭南宋后,对江南地区实施了宽松的统治政策。
其地的百姓仅仅上供地税、商税,余皆不用给。
受压榨更深的北方百姓,遂纷纷南下。
忽必烈便曾在诏令里提到,北方的“汉儿”(指原金朝统治地区的百姓)已大批跑到“蛮子田地里去了”(指原南宋的统治区域)。
因为忽必烈政策对南方地区的厚待,这也是元被灭后,江南地区的大户们,无不怀念我大元的缘故,反对朱元璋的统治的原因。
相比于南方,北方的蒙古人也遭不住大元的政策区分对待。
不少“正黄旗”跟着忽必烈入关的蒙古人,都没有南方汉人地主日子的一分潇洒呢。
流民多了,有人稍加鼓噪,底层百姓活不下去了,便容易形成有组织的力量来对抗朝廷。
尽管先行者,多是为新皇所驱,但响应者一起,乱子就会更大。
元末便是这样乱起来的。
朱元璋曾是元末大舞台流民的一分子,自然深知这一点。
故而,在大明建立后,他便立即吸取前代的亡国教训,实施了路引制度来阻断百姓的自由流动。
朱元璋下令在全国各处关隘与交通要道上设立巡检司,专职盘查过往行人,逮捕那些无路引者。
洪武十三年,因巡检司设置过多,朱元璋曾命吏部汰天下巡检司。
凡非要地者悉罢之,于是罢三百五十四司。
吏部一次便能撤销多达三百五十四处非要道之地的巡检司,可想而知当时对百姓自由流动的管控有多严厉。
洪武时代的百姓,缺了路引寸步难行。
不久前,王布犁还处理过一次没有路引的事,主要是搭上了他爹王神医的事,乡下来的说要找王神医医治,是听他亲戚说的医术高超。
城外百姓为突然病重的母亲进城求医,来不及向官府申请路引在城门口就被捕了。
王布犁虽然帮忙处理了他母亲的事情,但是按照大明律守城兵丁送来交接,自是给抓起来,然后上报。
恰巧被朱元璋知道,这才认为情有可原亲自下旨释放此人。
否则就在江宁县大牢里待着吧。
灰狗先是乘船返回句容县,拿新的货源。
“京师内可是有什么风声传来?”
“杨老爷,你且把心放在肚子里。”灰狗大大咧咧的啃着烧鸡:
“咱们的手艺这般好,如何能够被人辨认出来,假的也是真的了。”
“可是我听闻,马巷池塘里又捞出了四具尸体,还有一个凶杀案,是不是你干的?”
灰狗只是吃着烧鸡,并不回答。
杨知县叹了口气:“非得如此做吗?”
“为了你我以及其余兄弟全家的性命,必须如此做。”
“可是我听闻江宁县县衙里有一个叫王布犁的小吏,他断案如神,万一被他揪住把柄。”
“我差人去寻他来着,这小子极为谨慎,而且官兵也十分照拂他家,不好下手。”
“伱怎么敢的?”杨知县吓得站起身,激动的走了两步:“咱这距离京师几十里路,咱都听过他的大名,你惹他?”
“杨老爷不必担忧,我杀了人,毁了他们的面目,也只会认为是仇杀罢了,除了咱们,谁知道咱们手中的宝钞是假的?
任凭王布犁那个小吏再如何断案如神,他也不会往这方面上去想。”
灰狗吐出嘴里的鸡骨头:“等我干完这一票,咱也就赚的足够多,可以歇一阵子了。”
“京师为什么突然清理乞丐,是不是你杀的人被他们给发现了?”
“不可能,谁会在意一个臭烘烘乞丐的脸是何种模样!”
灰狗把自己的打探来的消息告诉杨知县。
朱元璋不喜欢别人当乞丐,就因为他当过,所以要断了这份职业,不允许别人当,免得跟他一样也当了皇帝。
这一次的目的把他们全都扔去北平、辽东那破地方去种地。
听完这个亡命徒的分析,杨知县倒是松了口气,天子确实喜欢如此做,让人去屯田。
因为空印案被查出来的官员,被流放的地点几乎都是北平、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