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是距离海德堡仅有130公里的符腾堡公国首都,斯图加特。
作为参加过7年战争的将军,符腾堡公爵非常清楚卡尔大公的战略部署,知道奥地利人绝不会为了区区1个德意志小诸侯,与法国-军队在内卡河流域实施决战,而是1步步诱敌深入,无限拉长法军的补给线,在远离莱茵河的巴伐利亚境内,寻求与法国人的最后决战时机。
在符腾堡军队的南面,还有1支负责监视美因茨与威斯巴登1带法军的德意志诸侯联军(所谓的行政圈部队),数量为1万人左右归属于德意志联军的北路总指挥威廉·冯·瓦滕斯莱本指挥。只是这种行政圈部队的战斗力,还不1定比得上刚刚征集的奥地利新兵。
事实上,卡尔大公将他的主力部队,也就是奥地利军队,包括属国匈牙利和波西米亚,集中在卡尔斯鲁厄和达姆施塔特之间,由麾下1位更有经验的将军拉图尔伯爵指挥。
这里属于莱茵河与美因河交汇的区域,遭受袭击的可能性很大;这些河段拥有良好的桥渡和相对明确的河岸,是进入德意志东部各州并最终到达维也纳的门户。而负责德意志联军的北路总指挥威廉·冯·瓦滕斯莱本将军的本部兵团,则覆盖了这1区域的防线。
战争开始之前,符腾堡公爵曾鉴于南德意志的复杂地形,认为希望速战速决的法国人会选择在夺取了美因茨与威斯巴登之后,会摆出1副要沿着美因河,以及德意志中部富庶之地,1路向东,从而进入到维也纳统治的核心区域,即波西米亚,迫使奥地利人与之决战。
然而,法国下莱茵集团虽然频繁集结于莱茵河沿岸,但除了半数部队负责警戒东部与南部的德意志联军外,余下部队却留在防区的内线,给所谓的鲁尔大公国拓展疆域,也就是扫荡境内,那些大大小小的自治城镇,或是“不服王化”的封建割据势力,主要为骑士领(乡长级与村长级),迫使上述地域不得不向杜伊斯堡服输,继而接受鲁尔大公国的统治。
看样子,法国下莱茵的指挥官似乎不急于与德意志联军作战,而是在后方为法国第1执政的私生子,夯实鲁尔大公国的基业。
当上下莱茵地区的相关情况汇总到联军司令部那边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2世的胞弟、时年25岁的卡尔大公随即明白了法国人已经洞悉了他的战略部署,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准备效仿在奥属尼德兰与莱茵兰的做法,继续与联军打1场阵地战、消耗战。
半年前,哈布斯堡王朝与各诸侯国在德意志境内的军队总人数约为12万人,共包括3个自治兵团。与此同时,法国人却在莱茵河集结的军队,已经超过了23万人。
由此可见,在从瑞士延伸至北海的340公里莱茵河战线上,由于普鲁士退出反法同盟后,导致卡尔大公的德意志联军兵力只有法国人的1半。显然,帝国-军队无法以足够的纵深覆盖从巴塞尔到法兰克福的领土,去抵抗对手的强大压力。
基于在奥属尼德兰战场上,战斗力不错的德意志联军被有着优势兵力的法军活活拖跨的惨痛历史,远在维也纳的弗兰茨2世皇帝与帝国枢密院最终答应了卡尔大公的请求,6续从边境省份调来的奥地利军队,以及征召了部分的奥地利新兵,总共3万人统统交给了卡尔大公来指挥。
皇帝与帝国议会给予奥地利军队的最终策略,是要反攻莱茵兰,继而占领特里尔,并利用西岸的这1阵地对法军实施依次打击。当然,如果做不到这1点,卡尔大公也得坚守其阵地,收复莱茵河东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