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后,宋小仙直接去了外科诊室那边。
陈久亮说一点就要开始准备动手术了,医务人员们肯定是要提前准备的。
果然,等宋小仙过去的时候,医护人员几乎已经做完术前准备。
作为主刀医生的张启年也严阵以待。
见宋小仙过来,张启年脸上露出客气的笑容:“辛苦宋医生了,这台手术有你在旁掠阵,我放心不少。”
“张主任客气了。”
宋小仙去换了手术衣后,就跟张启年一起进入手术室。
麻醉师已经准备到位,等麻醉效果到位后,就开始了这场手术。
宋小仙站在张启年身侧,在给他做一助。
递医疗器械的同时,也能更清楚的观察到张启年的动作。
开颅手术的第一步就是切开头皮。
头皮局部浸润麻醉后,就用刀尖在切口上每隔3~5CM做一道划痕。
这样的目的是以方便缝合时能够精准对位。
张启年和宋小仙两人同时伸手,手指并拢盖在切口两端的纱布垫上。
稍稍用力,每次切开的长度不能超过手指所控制的范围内。
宋小仙第一次参与这种开颅手术,不过在她脑中有着千万台开颅手术的经验和过程。
所以现在对这些步骤和过程,她甚至比张启年还要熟练。
下一步要进行什么,需要什么器械,什么时候需要辅助,不用张启年说,她就能完美衔接上。
开颅手术现场还是很惊悚的,切开头皮之后,接着又要切开颅骨,器械会发出令人牙齿泛酸的声音。
这样的场面很血腥、很惊悚,不过在场所有的医护人员们都是一脸淡定。
或许,有很多刚开始接触到这种手术的医护人员会觉得恶心、害怕、呕吐。
不过很显然,在场之人没有新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医护人员,面色都非常淡定。
宋小仙虽然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开颅手术,但此刻在她眼睛里,病人的各个部位就如同精密的机器零件一般。
她和张启年的任务,就是找到机器内部坏的一部分,把它修好。
所以她心理和生理上都没有任何不适感。
自从上次第一次做心脏搭桥手术之后,宋小仙就已经发现了。
或许,这是系统赐予她的能力。
让她不用需要漫长的适应时间,就能接受任何外科手术的残酷和血腥。
颅骨切开后,就是把脑膜切开,之后翻开硬膜仔细观察脑表面,确定病变部位。
抽出病变囊液,降低颅内压力,切除颅内肿瘤。
宋小仙在一旁适当给张启年送上手术器械,给予一定的帮助。
她的辅助到位,让张启年感觉今天的手术轻松不少。
整场手术一共做了四个小时,到最后的缝合伤口阶段,张启年将这项工作交给了宋小仙来做。
他上次听说宋小仙的缝合技术很完美,想要亲自见识一番。
宋小仙也没客气,张启年全神贯注做几个小时的手术,想必也累了。
宋小仙和张启年换了位置后,接替了接下来的缝合工作。
她的缝合技术也确实没有让张启年失望。
分层缝合,每一针都在最合适、最精致的部位。
这么精密的工作在宋小仙的手中却显得轻松自如。
缝合伤口后,最后一步就是置引流管。
在缝合的时候,在硬膜外放置一引流管,此管从外打孔处引出,与引流瓶相接,在术后24~48小时内拔除。
整场手术顺利完成,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宋小仙和张启年在观察了一会儿病人的状况后,才是手术中走出来。
守在手术大门口的家属们立马迎了上来。
“张主任!我娘怎么样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连忙凑上来,焦急询问。
“病人的手术很成功,不过还看术后24小时的详细恢复情况,半小时后就能转移到特护病房里了……”
张启年对家属们耐心交代几句,才和宋小仙去换手术衣。
换完手术衣,张启年在自己诊室接待宋小仙,两人坐在椅子上休息。
站了四五个小时,说不累是不可能的,小腿都有点僵了。
“宋医生的外科手术技术水平果然不错!”
张启年给宋小仙倒了一杯水,眼中露出敬佩之色:“能达到这种技术水准,想来宋医生没少下苦功夫!”
张启年自己是外科医生,自然明白,像这种外科手术只有做的越多,才越有经验。
今天跟宋小仙同台做手术,张启年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那就是宋小仙给他的感觉是,比张启年做过的外科手术还要多!
但怎么可能呢?
张启年在医院里干了十几年了。
宋小仙今年才19岁而已!
也只能感叹一声,人家是天才,跟普通人肯定有所不同吧?
“多谢张主任的夸奖,您也很厉害。”
宋小仙是真的很敬重像张启年这种医者,因为他们和自己不同,完全都是靠自己努力积攒的经验和能力。
不像宋小仙,有系统的帮忙,在学医这条路上就像是在作弊一样,走了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捷径。
两人在张启年的办公室里谈论了一会儿关于刚刚那台手术,宋小仙看了看时间,就向张启年告辞离开了。
到下班时间了,不过宋小仙还是先回到急诊科那边。
回到自己诊室那边,宋小仙就看到等待在门口的林强。
他看到宋小仙回来,脸上露出一抹喜色。
“宋医生!宋医生,您可回来了!”
林强迎上来,对宋小仙恭敬道:“我凑到手术费了,想询问您一下,什么时候能帮我爹动手术?”
他去筹医药费这段时间,他媳妇王芳也在医院里把宋小仙的底细摸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