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霍比特人……”
翻开《苏格兰人报》增刊,便能看到今天开始连载的小说——
《霍比特人》。
当看到
霍比特人,一个在之前所有幻想作品中从来没出现过的人种,
往后读,便发现它是一个矮小的种族,大概只有正常人类身高的一半,脚底像皮革一样结实,脚面上长着一层厚厚的棕色的毛。
创作一个新人种,说明陆时要构筑一个新世界。
这对作者的要求非常高,如同在悬崖之上走钢丝,一个不慎就会跌落万丈深渊。
另一边的卡文迪许说:“勇敢。”
詹姆斯点点头,
“确实。”
没想到的是,卡文迪许又加了一句话:“但是愚蠢。”
詹姆斯没有回答。
显然,卡文迪许是觉得陆时无法塑造一个身临其境的“真实”世界,
即使塑造,也绝不会成功。
太难了!
詹姆斯最开始并不是恐怖故事作家,
因为深入地研究《圣经》,他曾经考虑过以《圣经》为蓝本,创造一个神与恶魔交锋的世界,并写成史诗小说,
为此,他还做了一个世界观设定,做得非常细致。
但结果是……
不想动笔写了。
后世很多网文作者也有类似的经验。
设定再全,也只是设定,
从设定到故事,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詹姆斯问道:“校监先生,你莫非觉得创造一个新人种、设定一个新世界不好?”
卡文迪许摇摇头,
“我当然不是这么想的。但你一定知道,设定的目的是辅助写作,不应该舍本逐末。”
这一点没说错,
设定的要求应是简洁、逻辑自洽,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好记。
但看陆时上来就创造新的霍比特人人种,只怕将来难免会在创作中有所遗漏,有吃书的风险。
詹姆斯沉吟片刻,说道:“但愿陆先生在做历史设定的时候用的是纪传体,而非编年体。因为小说不是戏剧,人永远是故事的核心,以时间为线索会出大麻烦的。”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陆时的设定不是自己做的,
而是伟大的托尔金先生给他做的。
一旁的卡文迪许好奇,
“我注意到,你用的词是‘但愿’,为什么?既然有赌约,你不希望他输?”
詹姆斯愣了片刻,随即苦笑,
“顺嘴了。”
卡文迪许皱眉提醒:“不要失去斗志。”
詹姆斯点头,岔开话题:“先不说这个,我们继续往后看。”
两人接着阅读,
“
‘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大门打开之后,是一个圆管状像是隧道的客厅。’
‘这是个没有烟雾的舒适客厅,有着精心装饰的墙壁,地板上铺着地毯和磁砖,四处还摆着许多打磨光亮的椅子。’
……
”
后面还有大段的场景描写。
詹姆斯不由得心惊,
“此等文笔……此等文笔真的是一个中国人写出来的吗?”
卡文迪许不解道:“怎么了?”
詹姆斯解释:“校监先生有所不知,因为纸张昂贵,古代中国人在写作时会使用文言文,言简意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描写。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所以说外来的和尚念不了真经,
詹姆斯一知半解,若读过古白话文写就的《红楼梦》,定然不会有这种错误的认知,
再说了,
《滕王阁序》描写不多吗?
各种辞藻华丽的骈体文描写不多吗?
文言文也能描写。
当然,詹姆斯也没有全错,
在中国确实只有等提倡白话文的新文化运动铺开,小说里的描写才逐渐丰富。
卡文迪许点头,
“确实,陆先生之前的《无人生还》在环境描写上要少得多。你说,他为什么忽然改了写作风格?”
詹姆斯回答:“因为是奇幻作品。”
卡文迪许想了想就懂了。
奇幻作品充斥着幻想,如果不描写得详细些,在读者脑海中构筑画面,那很容易让读者失去阅读的沉浸感。
但这种描写也是一柄双刃剑,
写的不好,读者容易走神,回头再看便会觉得这部作品絮絮叨叨,十分垃圾。
很多人读不进《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之类的大部头,便是出于这个原因——
描写太多。
詹姆斯说道:“最令我惊讶的一点在于,陆先生的文风多变。在《无人生还》中,他可以写得很简单,寥寥几笔交代清楚孤岛的情况,之后就把重点放在了案件进展上;而这部《霍比特人》却截然相反。”
仅仅是几个自然段的描写,就让两人讨论了这么多。
事实上,这些内容确实是陆时所写,
在原文中,因为是童话文体,托老的文字活泼、灵动,而且尽量用简单句,就比如“太阳暖呼呼,草地又无比的翠绿”,
陆时把这些内容改了。
詹姆斯忍不住再次嘀咕:“这真的是一个中国人所写的吗?”
卡文迪许摇头,
“行了,别再赏析陆先生的文笔了。我们继续读。”
詹姆斯点头,
“对,情节比文笔重要。”
两人继续往后读,
没想到,随着剧情的展开,来自剧情的震惊比文笔还要多。
小说的主人公比尔博·巴金斯胆小懦弱、从不冒险,也从不干出人意料的事情,
直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