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说道:“马克·吐温、欧·亨利都没提名呢,短篇小说暂时不在
威尔森低头沉思,没有回话。
福赛尔又道:“还在担心?”
威尔森忍不住叹气,
“你可别忘了,陆时是连出爆款的通俗小说作家、剧作家,萧伯纳更是名声外显。他们可都不是那种叫好不叫座的人物,如果真出了问题,可能兜不住啊。”
此话在理。
福赛尔不由得眉头紧皱。
这时,外面又传来了敲门声。
威尔森烦躁地喊:“进来。”
还是那名办事人员,
他看威尔森的情绪不高,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低声说:“先生,剑桥那边也拍来了电报,您过目。”
电报递了过来。
威尔森很快便读完了,无奈道:“剑桥那边也有疑问,既然特奥多尔·蒙森这样的历史学家都能参加评选,那托尔斯泰这种文豪为什么没有被提名?”
福赛尔说:“措辞严厉吗?”
威尔森又看了便,
“我感觉只是单纯问询,没有指责的意思。”
福赛尔皱眉,
“‘感觉’?”
威尔森瞪他一眼,说:“英语不是我的
福赛尔摆摆手,
“不读了。”
他思考片刻,说道:“还是按照我说的方式回复吧。诺贝尔先生的遗嘱规定,文学奖的获得者必须‘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理由了。”
威尔森问:“统一回复?”
福赛尔点点头,
“没错,统一回复。”
威尔森又问:“那陆时和萧伯纳怎么办?两人可是明确提出退出此次的评选了。伦敦大学联盟也准备撂挑子。”
福赛尔露出笑容,
“无妨。以后多多邀请,表现诚意就是了。”
只要诺奖
有名有利,何人不爱?
福赛尔催促道:“你快撰写电文吧。咱还指着剑桥……”
话说了一半,门又被敲响,
咚咚咚——
威尔森立即问道:“这次又是谁?”
办事员推门而入的同时说道:“这次是牛津发来的电报。”
威尔森摇头,
“得了,又来一个。”
他埋头编写电文,自言自语道:“我看啊,弄个通用的模板算了。”
……
剑桥。
国王学院。
在硕大的会议室内,一帮文学院、语言学院的教授正齐聚一堂,研读诺贝尔文学奖的初选作品。
忽然,有人说:“不知所谓。”
一众教授抬起头,看向说话的人。
那人尴尬地咳嗽一声,说:“这个泰戈尔写的戏剧倒是不错,但诗歌实在是太一般了。不愧是伦敦大学的学生。”
“不愧”这个词是这么用的吗?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泰戈尔确实是伦敦大学学院的毕业生。
1878年,他遵照父兄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但因为不喜欢,遂转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英国文学,同时研究西方音乐。
詹姆斯说道:“原来是因为伦敦大学在发火呢~”
众人的哄笑愈加大声了。
詹姆斯继续道:“这次文学奖的评选,我们还是要公平、公正。”
他看向泰戈尔的作品,
“但你说的也对,泰戈尔的戏剧还有些说道,对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但诗歌确实一般,跟叶芝、海塞、普吕多姆无法相提并论。”
这么说并不算错,
泰戈尔真正厉害的诗集,诸如《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此时都没有出版。
詹姆斯又道:“另外,也可能是英译不准确。”
众人不解,
“翻译?”
詹姆斯点点头,
“之前我不是拜访过陆教授吗?他就说过转译的问题。他当时举了个中文的例子,我听是听明白了,但有些难以复述。”
中文对詹姆斯来说还是太难。
有人说:“看来,泰戈尔还是不够格,暂且放一放。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蒙森先生。”
一众剑桥的大佬沉默了。
《罗马史》,
这书怎么站在文学的角度来评价?
简直是搞笑!
他们严重怀疑瑞典文学院的那帮人脑子进水了。
詹姆斯说:“无妨,不是拍去电报了吗?如果所料不错,瑞典文学院应该会去掉蒙森先生的提名,或者,他们良心发现加上托尔斯泰先生,也不是不行。”
若去掉蒙森,那就是纯文学的评议,好说;
若加上托尔斯泰,则得奖者无争议,更好说。
众人听了詹姆斯的话,全都从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或者伸懒腰、或者打呵欠。
詹姆斯也给自己泡了杯茶。
这时,外面传来叫门声:“詹姆斯教授,有斯德哥尔摩拍来的电报。”
詹姆斯开门,接过电报后大声读出来:
“前略。委员会依照诺贝尔先生遗嘱之规定,文学奖的获得者必须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而托尔斯泰先生受宿命论所扰,并非可选之人。”
一名教授问道:“后面呢?蒙森先生该怎么办?”
詹姆斯盯着电报,没有说话。
这种态度约等于回答。
有人嘀咕:“瑞典文学院还真是能蹭。”
其余人附和。
这时,詹姆斯又低声道:“陆教授和萧先生竟然……竟然……”
众人:???
都不理解为什么会忽然提到陆时和萧伯纳。
詹姆斯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斯德哥尔摩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