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英伦文豪> 第223章 我平生最讨厌两种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章 我平生最讨厌两种人(3 / 4)

爱德华·比希纳,德国人,

1896年,由于他把酵母菌细胞的生命活力和酶的化学作用紧密结合,大大推动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生理学和酶化学的发展,使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开创了新的一页。

当然,他也是190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比希纳叹气,

“是我。可莫瓦桑那家伙……”

“我怎么了?”

亨利·莫瓦桑站了出来,不满道:“比希纳,还想跟我打?”

这位也是未来的诺奖得主,法国人,

他的成果是制备出了单质氟。

陆时摊手,

“得了,你们打完,身上连个淤青都没有,这打个什么劲儿啊喂!”

一句话说得两人都十分尴尬。

比希纳说道:“陆教授,你小说的主旨,最后一定是……”

陆时摊手,

“我只是写出作品,至于你们能从中看出来什么,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不对?何必非此即彼呢?”

比希纳有些不服,

但陆时这个原作者都这么说了,他实在不好再纠缠。

另一边的莫瓦桑笑道:“你个讲德语的,懂什么文学?”

这话有些刺人,

连后面的威廉二世都不由得皱眉。

不过,确实普遍存在一种说法:

法语是说给情人听的语言,德语是说给敌人听的语言。

这说明,很多人觉得德语太硬、太铿锵、太有力。

比希纳相当不爽,

他出身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农民,但看儿子酷爱学习,便努力为其创造条件学习,

所以,比希纳被誉为“农民出身的天才化学家”。

这种出身,让他有很强的反抗精神,

“呵……莫瓦桑教授说的法语就好到哪儿去?我坐火车去法国的时候,听列车员报站,简直就像咳痰,还带着心律不齐、呼吸不畅等并发症。我连想跳车的心都有了。”

听他这么说,莫瓦桑差点儿背过气去,脸色涨得通红,

“你……我……”

半天说不完整一个词。

陆时看得直摇头,

这帮科学家明明可以用言语攻击,刚才却偏偏要大打出手,

哪能打得死人吗?

还不如没有心理负担地对喷,什么难听骂什么,效果说不定更好。

过了一阵,莫瓦桑才说:“不管你怎么说,铁一样的事实摆在眼前,陆教授用法语写的《乡村教师》。他怎么不用德语呢?”

事实胜于雄辩,

比希纳没话说了。

他看向陆时。

陆时本身就懂德语,当然不会高看、低看某种语言,

他说:“语言,并不存在优劣,也不存在粗鲁、优雅的说法。觉得一种语言好不好听,其实和心理预期、生理感知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对不同发音的接受程度不同。”

有人说道:“可德语单词普遍较长,结构重心也不太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陆时不是语言学家,

但因为懂得外语种类多,应用也很多,所以能说道说道。

他思忖片刻,

“我想,这跟德语的严谨有关。说德语的人应该能注意到,德语在发音上存在公式般的规律,这种规律有时候是生硬的,尤其是坑爹的小舌音,懂的都懂。”

众人沉默。

陆时继续说道:“总之,语言各有特色,没什么优劣、高低之分。”

比希纳问道:“那,陆教授为什么用英语和法语创作呢?你好像也会德语啊……”

莫瓦桑说:“肯定是因为对这两种语言更熟悉,使用得心应手。”

陆时不置可否地笑笑,

对此,他不想多说。

没想到,凡尔纳却开腔了,

“不是因为熟悉。如果因为熟悉,陆教授肯定会用汉语创作。选择英语、法语,是因为市场需求。说白了,讲这两门语言的人多。”

这才是核心,

书,总归要卖出去的。

陆时笑道:“英雄惜英雄。凡尔纳先生,你也是畅销作家,所以你懂。”

凡尔纳哈哈大笑,

“我可不敢和你相提并论啊。”

话是这么说的,但他笑得嘴都快咧到后脑勺去了。

陆时拍拍手,

“好了,各位不要再互相攻讦了。我写《朝闻道》的契机,是看了普朗克教授、开尔文勋爵、爱因斯坦先生讨论物理,我希望大家的讨论都是和谐……”

话音未落,有人打断道:“陆教授,既然你觉得语言没有高低贵贱、浪漫粗鲁之分,那为什么说德语的人少?”

众人循声望去。

比希纳瞪大了眼睛,

“皇帝陛下!”

陆时也注意到了威廉二世,

他说:“陛下,德语人口不光比不了英语、法语,甚至还比不了西语、葡语,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威廉二世嘴角勾起,

“这是一个考验我的问题吗?”

当然不是。

陆时所问的,其实就是

而威廉二世作为一战主要策划者和闪电战计划的创始人,又怎么会不懂这些。

诚然,现在的他还没有具体的想法,只是有隐约的感觉,

但这种感觉已经足以让他和陆时心照不宣了。

他笑道:“陆教授,我平生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说话说一半的人……”

众人沉默,都等着下文。

结果,威廉二世却什么也没再多说,

他摆了摆手,轻快地走向园大门。

索尔曼和奥斯卡二世跟着离开。

目送他们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科学家们不由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