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韦应宏定下本次议事的调子后,手下的干吏就有了大方向。既然知府大人决定征召农夫整治保障湖,加固二河河堤。
“大人,那明年我们还要从州府里征召徭役吗?”有人提问。
韦应宏摇摇头,果断拒绝道:“赈灾所耗已经劳民伤财,还是发下公文转告府内各县,明年让百姓修养生息,安心在家耕种,别误了秋收。”
“另,让他们整理县内情况,做好明年防涝的准备。县内若有困难之处,不许隐瞒,速速禀告。”
一名官员低头奋笔疾书,将知府大人的话全部记下,回头通知各处县令就是他的工作。
“大人英明。”有人起身夸赞,这到是不是虚话。
如果城外的壮丁,能顶替下扬州百姓的徭役,那么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
城内的百姓,指定会交口称赞此事,府衙的名声也能往上抬一个台阶。
韦应宏伸手示意这名官员坐下,又对其他人继续说道:“继续说说其他流民的事情。”
“还说?”有人低下头,看向传阅到手中的名单。抛开四万多的壮劳力,几千名老无所依的孤寡妇孺外。剩下的名单,尚有四万不到的妇女孩童。
可这些人不都是民夫的家人吗?咱们扬州城里,也找不到什么活能让她们干的啊?
有官吏悄声询问:“大人,你的意思是?”
“不能放着她们不管。”韦应宏脸上浮现坚定之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要不给她们赈贷?”
这是从春秋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办法,将粮食、种子、牲畜、农具等借贷给需要的灾民,从而维持灾民生计,使之恢复农业生产。
有人当场反对,“这不是玩闹嘛,他们家的男丁都出来当民夫了,你让女人怎么种地?我们上那筹备这么多牛。再说,上那找那么多田出来。”
“既然干不了活,不如给民夫们多增加些工钱?也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生活?”
这话才说到一半,管着库银的官员就起身反驳,“你有没有算过四万多人,加一点是多少钱?这些年,府库里是有些积蓄,可要这样下去,我们得养到什么时候?想都别想。”
眼看场内陷入争执,韦应宏看了林如海、黄维中一眼。后两人默契的点点头,都觉得是时候拿出那本册子。
“大家且等等,先看看这本册子。”韦应宏轻咳几下,话音刚落,屏风后的师爷就端着一堆册子出来,大家一见知府看上去早有准备,赶忙拿过册子。
见下属们都在认真翻阅,韦应宏索性端起茶小酌。
林如海的目光却稍作停顿,越过身旁的同僚看向大门,洒在屋内的阳光中,好像正有陈恒站在哪里自信昂扬,口若悬河。
应该说陈恒的视角是相当超前的,他首先就站在时间长河的尽头,从扬州没落之后开始回溯,眼光总是要跟当下的人不一样些。
当几百年后,朱自清用一种略带伤感的口味描述其自己的家乡,“提起扬州这地名,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
再联系到如今,扬州城里百姓富庶安康的模样。任谁也无法将两者联系到一起,可要真的展开脉络,一切又变得有迹可循。
扬州因盐政而兴盛,却也过度依赖盐政。用手遮住盐政两个字,当下世人对扬州剩下的印象好像就只剩下名妓、瘦马之流。
从这就可以看出扬州所谓的繁华,潜藏在暗中的危险程度。可现在就宣扬这些,无疑于危言耸听,陈恒并不想做他人眼中的怪人。
他将目光切换到这次的流民身上,男人们尚有去处,那女人们呢?
坐拥长、淮两河便利,又有运河贯通南北,湖泊遍布东西。扬州地势之利,让它先天就具有打造大市场的可能。
只可惜目前为止,南来北往的商路都只把成品带到这里售卖,扬州本地却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品售卖全国,何也?
只因扬州百姓太安逸了。安逸到连盐商这一行当,都被晋、徽两地的商人捏在手里。
他们每日只需收收租金、喝喝茶,重复着每一天的快乐。
想要强行驱使这样的扬州百姓加入生产创造,无疑是事倍功半的结果。
谁肯放着舒坦日子不过,跑去跟伱干苦力。
而这次的流民却给了扬州再次腾飞的机会,他们需要钱,需要工作,需要养家糊口,需要一个城市能暂时接纳他们,或是永远。
流民里面,男人的活到好安排。依照陈恒的构想,以涝灾为前提,等疏通完河道、保障湖,他们应该也攒够勉强度日的本钱。
可女人们就要头疼了,能适合她们的事情确实不多。
陈恒想出的方法是重新捡起没落的扬绣。
扬州刺绣曾一度跟苏绣齐名过,直到大明成化年间大量徽商涌入,因盐政而暴富的商人,肆意在扬州挥洒自己的金银。
时间日久,直接滋生了扬州闻名于国的
“其大都会之地,动以千百计。其他偏州僻邑,往往有之,终日倚门卖笑卖身为活。”前明姓谢的书生,用短短几行字,就把扬州妇女的生活总结清楚。
这种产业是把双刃剑,它虽然引来了天下游客,给府衙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可也倒逼着许多扬州人,将妻女锁在家中。反正家里有租金,你成天出去抛头露面,别人还以为我们家是干什么的呢。
只是当扬州官员意识到这点后,原本精善刺绣的女工已经散的差不多,剩下的都是些都是上年纪的老绣工,再想挽回也无济于事。
这次要不是陈恒特意点出,流民里的妇孺可用在扬州刺绣上,韦应宏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到,这个已经没落的行当。
要是能把胭脂、香水一并打造出来,那扬州也就不再会成为单靠盐政走路的怪物。
韦应宏跟林如海也是看到了这点,所以他们才会把城西的荒地点出来,准备在哪里打造一个陈恒描绘的织锦一条街。
将千万个小作坊集合到一处,府衙亲自下场,免期一年,减免三年。另外派人专门教导妇女手艺,韦应宏十分自信能把此事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