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三十六章 火井购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火井购盐(1 / 1)

到了晌午时分,外出的众人陆陆续续返回营地。黄大根是最早返回营地的,其办理购盐公文甚是顺利,盐业监的官差见是邻近崇庆府的公文,又笑纳了黄大根送的钱物,办起事来便极为爽利。朱挑子和杜大全卖货也较为顺利,售卖所得的价格与崇庆府城差别不大,货款当场便用能在火井县使用的“交子”作了结算。只有王有福和董虎去兑“交子”时有些麻烦,原因是兑付的商号以物价腾贵,不愿按约定的千分之五收取手续费,而要收取千分之十费用,王有福等人与之争执得口干舌燥,眼见日上中天,只好捏着鼻子认栽。

虽然“交子”出现已二百余年,但商贸队中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董虎等山民习惯于以物易物,并不懂“交子”为何物,即便是朱挑子也只是小商贩,对此交子也只是略知一二,并未使用过这种大规模交易才使用的货币工具。当下欧阳轩便为众人讲解了“交子”的大概。这交子的起源有着特殊的背景。北宋时通行铜钱,但因蜀地经济发达又缺铜,官府便铸造铁钱代之,但铁钱沉重使用起来颇为不便,1000个大铁钱便有25斤重,不能适应远距离的商品交易。在此背景下,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起初的“交子”是大商户间以信誉相互作保,后因商业纠纷和诉讼增多的原因被官府接管。南宋时期,随着由于官僚统治日益败坏,官员不懂金融又滥发货币,导致官方“交子”贬值严重形同废纸,不得不被废止。官方“交子”被废止后,民间的大商号间仍在流通使用“交子”,这种交子也叫“私交子”。王有福等人此去兑换的便是以商户信誉背书的“私交子”。

办理完所有事宜后,欧阳轩见众人脸上仍有疲惫之色,便决定再休息半日,顺便再采购些邛州特有的生活必需品。在闲逛中,欧阳轩在一商号中发现了少许来自不知何方的棉花和棉布,便吩咐朱挑子全部买了下来。自西汉以来,棉花虽然引进了中国,但数量一直不多。自南宋中叶起,虽然有些地方可开始大规模种植,但麻布一直是平民衣物的主要织物,富贵人家则多用丝绸。欧阳轩在崇庆府并未见到有棉制品,到邛州的路上也未见到棉花种植。要说这棉花可是好东西,除了制作衣物外,还是发展军工业的重要原料。作为化工专业毕业的欧阳轩知道,要制造威力强大的无烟火药,硝化棉是主要原料,而棉花则是制作硝化棉最重要的原料。有了棉花他便可以着手试研无烟火药了。

第二日仍是天未亮,商贸队便早早出发了,并在天色尚早时便进入了火井县境内。这火井之名最早在秦国治蜀时便已出现,由于此地天然气十分丰富且埋藏浅,当地乡民在掘井找水时无意中发现这地下涌出之气可以燃烧,火势甚大,便称之为火井。随着离县城越来越近,能不时看到官道沿途村庄有作坊在熬制食盐。邛州治下的依政县、临邛县、大邑县、安仁县等多为平原地带,唯火井县全部为丘陵和山区,虽然与平原县治相比人口较少,但因其发达的盐业,却是邛州最重要的税源大县。

当众人翻过官道上山坡,便远远看见山脚下的火井县城。这时欧阳轩命众人停了下来,在官道旁边的树林中扎下了营。其时天色虽已近黄昏,但仍能在落日前赶到火井县城。欧阳轩在此扎营倒不是为了节约住宿费,而是因为他决定采纳朱挑子的建议,只买少许官盐而多购私盐。在县城外远远扎营,可以避免私下交易被官府发现。他们此次打着崇庆府厢军的旗号,也是为了山中的百姓吃上盐,但购买私盐可是大宋律法明文规定的重罪,仍然没有豁免权。欧阳轩知道违反大宋律法会有什么后果,对此却并不害怕。因为他知道在几个月后,蒙古军便会大举入侵,火井的盐业也会落入蒙古人之手。川西各州县的官员或逃或降,哪里还顾得上追究他买私盐的行为,这也是他此次亲自带队前来,倾尽全部财力买盐的原因。

趁着天日未暗,欧阳轩又召集众人议事,商量买盐及回程之事。横原镇、火井县均地处川西龙门山区的边缘,与地处平原的崇庆府位置呈三角形。回程有大路和小路,大路便是商贸队来时所走的道路,即先从火井到邛州,再经崇庆府回横原,距离约二百二十里路,此路虽远但平坦且安全,只是很难绕过邛州境内的盐监关口。商贸队准备将贩卖山货所得,除了少数其他生活必需品外,全数用来购买食盐,所购得的私盐数量较大无法瞒报,少不得又要被查验官吏狠敲一笔,甚至会有被查收的风险;小路则是并不经邛州城和崇庆府城,而是沿龙山门边往北方前进一百四十里,便可直接到达横原镇。只是这条道路荒芜难行,沿途不时还有盗匪出没。俗话说,强龙难斗地头蛇,商贸队虽有武装,但也不想在邛州地界与官府或盗匪发生冲突。故众人对于走大路还是小路,倒是有些争执。争论不下之际,还是欧阳轩拍板定下走小路回横原。他的理由是商贸队大部人都是山民,走崎岖山道如履平地,还怕这些小路难走?至于沿途的盗匪袭击,只需小心做好防备便好。只要盗匪敢来,正好拿他们练练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