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府衙公堂,久违的热闹了起来。
实际上扬州作为一府之地,下辖有各县,一般的案情都被手下的县衙处理了,很少有闹到知府公堂的大案。
但今日贾瑜之事,
一是发生在扬州最为繁华的东关街,又是当街杀人,性质极为恶劣。
二是贾瑜虽无功名在身,但他老师师兄没有好惹的,一般的县令哪里敢判?
所以黄万金在设计之初,直接就是要知府郭正阳接过此案,实在是因为旁人都不太够格。
郭正阳坐在公堂主位上,其下是扬州同知和通判二人,侧方另坐有旁听的二人,其一正是贾瑜的师兄,两淮巡盐御史林如海。
另一人身穿绯袍,头戴黑色乌纱帽,此人正是江苏布政使司左参政,从三品的地方高官,比起郭正阳的四品知府还高上半品。
郭正阳今天神色严肃郑重,绣着云雁的官袍穿在身上,搭配着刚正的国字脸,不了解的定然会以为这是个清明好官。
他一拍惊堂木,先声夺人道:“堂下何人?还不报上名来!”
贾瑜拱手作揖道:“先宁国之后,神京人士贾瑜,参见上官。”
郭正阳气息一窒,他原本是想着压着贾瑜一头,直接让他下跪见礼的。
今下景朝虽然没有规定百姓必须行跪礼,但是来到这公堂上的,还真就很少有从头站到尾的硬汉子,久而久之在公堂上行跪礼的反倒成了常态。
但贾瑜这一句宁国之后,倒是将郭正阳反将了一军。
他只能不咸不淡的说了句:“公堂之上,不分勋贵黔首。”
转而说道:“光天化日之下,尔等竟敢于扬州闹市当街杀人!目中可还有半点朝廷法度?本官问你,你为何与那街头泼皮在闹市械斗?”
这算是比较常规的审案法,先是用朝廷法度压一压你的气势,随后看似质问贾瑜,实则暗中转移了论点,直接将人定性为青头无赖间的械斗。
一般的百姓进来,气势一弱,根本注意不到这些细节。
但贾瑜根本不理他,这种对付市井百姓的手段他完全无视,直接回问道:“郭大人,古今天下,岂有从受害者一方寻找动机的治狱法子?”
“彼辈于闹市之中,手持兵刃欲刺杀于我,乃当街百姓亲眼所见,当街人证不计其数,此为板上钉钉之事实。”
“郭大人开堂后不去审那凶人头目,反欲问责于我,不知是何居心?”
郭正阳这番提问,和几百年后的“不是你的错你为什么扶”经典疑问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世而来的贾瑜自然不会上这个当。
当下门外围观的人群议论纷纷,各个点头,觉得贾瑜说的有道理。
更有一声清脆声音说道:“说得好,太好了!”
众人纷纷侧目看去,见到说话之人是一个身穿青衣唇红齿白的俊俏公子,身侧还有一个唯唯诺诺低着头的丫鬟。
有些当时在东关街现场的人认出来舒澜,为周围人科普道:“就是这位公子不顾自己,率先示警的。”
众人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人证来了。
舒明两眼一黑,虽然舒澜女扮男装,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来这人正是自己的侄女。
当下顾不得太多,急忙将舒澜拉到自己身边,低声喝道:“澜儿!你怎么自己跑出来了?”
舒澜讪讪一笑不说话,自己的离家出走居然被大伯在扬州官府给拦住了...
这就好比后世家长在公安局发现了自己离家出走后跑来看热闹的小孩,有够尴尬的...
舒明叹气,眼下实在不是说话的时候,只能严肃说道:“从现在开始你就站在我身边,哪都不许去,听到没有!”
“听...到...了...”舒澜语调拖得长长的,不乐意的回道。
眼见群情汹汹,最关键是身侧的江苏参政也在微微颔首,显然认同贾瑜的话。
郭正阳只得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肃静!”
两侧衙役听了命令,随之镇压百姓议论,齐声跟着喊道:“肃静!”
郭正阳深呼一口气,见到勉强控制了局势,下令道:“堂下众人,哪个是泼皮头目?”
他看似发问,实际眼睛只直勾勾盯着黄五看,显然是在示意他赶紧起来说话,甩脱嫌疑。
黄五看见他殷切眼神,冷冷一笑跪下道:“大人,我名唤黄五,泼皮头目正是在下。”
见到一切顺利,郭正阳压住自己勾起的嘴角,装作正经道:“你有何话说?”
按照之前的计划,黄五只需要一问三不知,找个借口把问题全推到死人身上去,他在公堂上配合一下,这案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黄五恨声道:“当街行凶,刺杀贾公子,确是老朽指使!”
没顾得门外骤然而起的轩然大波,黄五抬头看着慌张的郭正阳怨毒道:
“小人犯了这等泼天大罪,不求宽恕。只是小人背后尚且有人指使,此人若是逍遥法外,小人地狱之中也难以瞑目!”
郭正阳此刻冷汗已经涔涔而下,这不对呀?
他咽了口唾沫,艰难道:“幕后主使何人,你且说来,自有本府厘定。”
黄五迫不及待接道:“这幕后之人,就是小人的家主,扬州城里的大盐商,黄万金!”
不管接下来如何,说出黄万金名字的瞬间,他心胸骤然开阔起来,往日里的种种屈辱,尽皆涌上心头。
他按着贾瑜路上教的话,大声说道:“黄万金乃城内盐商头目之一,数日之前因贾公子提出盐法改制增产一事,反对不成便暗中怀恨在心,特意吩咐小人买凶杀人!买凶的一应钱财,尽在小人宅院树下,大人可自行验看!”
“原来如此!我看这回是八九不离十了!”
“盐法改制增产,你们可听说过?”
“没听到这人说了?被那黄万金给反对了!咱们上哪听说去?”
“这一增产,那价格是不是要降下来了?”
“你这不是废话?现在的盐太贵了。”
堂外众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