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学生马上再写一道请辞折子,同时,在折子里,举荐恩师出任宰相!”
李善长眉角微微上扬。
大晚上来胡府,就是为这个目的。
胡惟庸是宰相。
他请辞时,推荐的人。
一般来说,皇帝会慎重考虑的。
就如当初他请辞,举荐胡惟庸。
朱皇帝就任命胡惟庸做了右相。
为何如此?
说到底,还是派系问题。
他在朝中,留下了一帮与他亲近的同僚。
如果朱皇帝不选胡惟庸为相。
选别人。
朝堂上,他的门生故旧就不会配合,朝廷就有可能停摆。
如今虽然不像春秋战国时期,做官父死子继。
但官场中依旧存在,隐藏很深的继承。
师生间、好友间……
只要胡惟庸举荐他,他担任左相的机会就很大!
……
翌日。
五更天。
奉天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平身!”
“谢万岁!”
简单君臣礼毕后,群臣起身,眼神余光,暗暗窥探站在武将序列前的朱棣。
朱元璋扫了眼朱棣,笑笑,随即神色肃穆,“诸卿,可有事奏?”
“陛下,臣有事奏!”
朱棣循声看去,是右御史大夫陈宁。
这人很有才。
老头子起兵之初,就跟随老头子,也算是一个老臣。
有才有魄力,但性情严酷刻薄。
去江苏征税时,曾用烧红的烙铁烙人,江苏官民给陈宁起了个外号,‘陈烙铁’。
后来升任朝堂高官。
或许认为,是因为这种严酷刻薄,所以才得老头子赏识吧。
这家伙回朝做官后,变得更加严酷刻薄。
老头子曾批评过陈宁。
洪武九年,他被贬后,发生了一件事。
陈宁长子劝说陈宁,被陈宁捶打几百下,活生生被打死。
这事传到老头子耳中,老头子就评价一句:‘陈宁对儿子尚且如此,对君父会是什么心肠?’
这话传到陈宁耳中。
陈宁或许是恐慌吧。
以前和胡惟庸走的并不亲近。
可从洪武九年,二人迅速亲近。
这些都是毛老六告诉他的。
这个退下来的锦衣卫头子,就是一本官场百科全书。
朝中、地方大员,就没有毛老六不清楚的。
“陛下,胡相请臣向陛下递交请辞书,请陛下准许,同时胡相还举荐韩国公为陛下分忧。”
陈宁刻板的声音,打断朱棣思绪。
朱棣不由笑了。
李善长请辞举荐胡惟庸。
胡惟庸请辞举荐李善长。
他们师生是把大明相位,当自留地了?
他百分百肯定,老头子此时,一定很生气。
余光悄悄向龙庭看去……
朱元璋眼中恼怒一闪而逝,从折返小太监手中取过折子……
李善长紧张看着朱元璋、朱棣。
片刻后,朱元璋放下折子,视线移动,落在李善长身上:“百室,胡惟庸推荐你,你是他的老师,他是你的学生,当初你推荐他,现在他推荐你,你有没有信心接过这副重担!”
噗!
朱棣没忍住,笑出轻微声响,忙低头。
朱标听到动静看来。
朱棣肩头微微耸动。
老头子真是太搞笑了。
这话分明就是暗示,朝廷的相位,都快成你们老师学生的自留地。
还问李善长有没有信心。
都把话说成这样。
就差直接问:你们师生要不要脸了?
李善长一颗心坠到冰窟,努力挤出笑容,低头,“陛下,老臣年老体衰,实在已无心力,担任左相重担,请陛下体恤!”
百官同情看着李善长。
这段时间,李善长积极活动,谁不知道。
上折子举荐李善长的,更是数不清。
忙碌这么多天,皇帝就轻飘飘暗示一句,你们师生还要不要脸了?
李善长就得打碎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吞。
哼!
朱元璋瞥了眼李善长,心中微哼。
“你追随咱这么多年,劳苦功高,到了这个年纪,咱岂能不体恤,倒是刘伯温这些年,躲到青田老家,享了几年福,咱准备让他来接替胡惟庸,担任左相,你说如何?”
李善长惊愕抬头。
百官惊愕。
朱标也满脸诧异。
就连朱棣,都一脸诧异。
刘伯温当宰相?
这是历史上从未发生的事。
百官余光,下意识看向朱棣,谁不知,刘伯温是朱四郎请回来的。
而且,朱四郎还救过刘伯温的命。
皇帝任命刘伯温担任宰相,是否和朱四郎有关系?
朱元璋居高临下,视眼开阔,把众人神色尽收眼底。
不过,注意力更多在关注朱标。
见朱标神色平静,欣慰点头。
启用刘伯温为相。
为老四。
可为老四,最终还是为标儿。
磨刀计划、乡土村社奠基、北征灭元。
说到底都关乎标儿将来,接手一座什么样的江山。
……
朱元璋视线转移,再次落到李善长身上,“百室?”
李善长闻声,忙抬头,“陛下,臣支持刘大人出任左相一职!”
手指微微蜷曲,他心在滴血啊!
此刻,他就是跳梁小丑!
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