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沐英竟想到了?
这两人,恐怕是太子爷系统内,最想替太子爷笼络燕王的人!
回神后,忙笑着作揖:“下官乐意之至,下官提议,带上夏时敏夏大人一起去土桥村。”
夏时敏、方孝孺则帮着乡亲们给朱棣、孩子们写信。
他希望宋濂去福建,劝说吴海不要闹。
但信方孝孺、夏时敏。
肯定会带着乡亲们一起走。
而且,夏时敏也是土桥村人。
去土桥村后,就会发现,大明变了!
而这一切,都是老四带来的。
去岁秋收后,村里就按照四郎在时,形成的传统,把牲口吃不了的各种秸秆铡碎堆肥。
说实话,蒋进忠功劳比他大,这份荣誉,应该是蒋进忠的。
但朱老四肯定能感受到他们的善意。
蓝玉、沐英、方孝孺都凑过去。
众人全都忽视了土桥村!
因为土桥村粮铺缘故。
燕王朱棣!
可到底是他救命恩人,力所能及,他想帮帮。
杨老八等人竟然自己想出了新招。
一百市斤玉米秸秆,能出十市斤酒。
他都没想到。
都比直接卖粮食挣得多。
夏时敏、方孝孺,就带着蓝玉、沐英前往土桥村。
方孝孺呆呆看着二人。
且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他也觉很不错。
“对,就是玉米秸秆。”苏六叔笑着点头,“俺们去年堆肥时,发现玉米秸秆……”
不过,更多是震惊。
能凭本事,把一个农村,建设成土桥村这等光景吗?
他没信心!
……
玉米秸秆铡碎后,大伙儿有其他事,就放置了一天,没有掩埋。
陛下选刘青田在这一特殊时期,担任左相,是十分英明的决定。
打价格战。
还有一个人也有这份能力。
夏时敏如今在翰林院供职。
起初,杨八叔等人按照燕王以往的设想,土桥村自己去县城开设米铺。
朱标不厌其烦说着。
方孝孺介绍时,都不由感慨。
思来想去,也没其他投桃报李的法子。
沐英、蓝玉瞧着方孝孺都向他们推销土桥村粮铺,不由哭笑不得。
何止陛下。
依旧能遗泽后世子孙。
他迫切想去瞧瞧。
掩埋时,就闻到有股酒味。
只见,杨八叔等人正在忙碌。
“八叔,可不敢瞎说!”夏时敏脸色变了变,忙制止。
酿酒可是要许可的。
他可不想看对方,因与燕王走的太近,成为朝中公敌。
……
夏时敏一路都很少发言。
沐英笑道:“我们今天在土桥村住一天,明天返程时带上。”
众人循着气味,很快来到祠堂东边阔地。
吴海此人,怎么说呢。
一个农村,一群农民,有了本钱后,发家致富的能力,竟然这么快。
这时,杨老八带人,
大伙儿不信蓝玉。
方孝孺颇有点自豪笑道:“两位侯爷,现在的土桥村,是我们江宁县
甚至,陛下的威望,也不足以压住反对,按雇工身股制全面改造民间。
私自用粮食酿酒,这可是大罪!
说话时,夏时敏余光看向蓝玉、沐英。
这就是朱四郎的乡土村社?
看到土桥村,仿佛就能看到,大明未来,星罗棋布的农村。
……
如今,玉米在江宁已经不算新鲜事物。
夏时敏看着冒热气的酿酒蒸馏大锅,关切问:“八叔,咱们村有酿酒许可?”
就是元朝余孽!
扪心自问。
老四离开土桥村后。
太子爷没有这份威望。
哪怕出海也愿意。
江宁的旱地、坡地经常可见。
他想让系统内这些年轻官员,好好学学老四的优点。
没想到,这几年变化这么大!
以朱老四的性格,这比他自己带领土桥村人做出来都高兴。
建安呢?
闽县呢?
福建呢?
会给大家带来多少冲击?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类似朱四郎家那种木顶红砖房。
大明因此会受益无穷。
就当沐英、蓝玉带着一百坛玉米秸秆酿造的酒,折返金陵时。
朱棣在鸡笼屿一待十个月,也动身启程,返回福建……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