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有主见。
看着蓝玉、沐英,郑重说道:“舅姥爷,我知道你是想知道,四叔、四婶儿有没有好好教导我,雄英希望,舅姥爷下不为例,不然雄英会不高兴。”
蓝玉、沐英错愕看着,严肃而郑重,小脸满是不容置疑的朱雄英。
回神后,蓝玉笑道:“太孙,臣知道了,臣绝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随后,蓝玉叫人把朱雄英带走,送回县衙上课。
两人站在门口,目视朱雄英离开。
蓝玉唇角挂着笑容,感慨道:“在雄英身上,我看到了一丝朱老四的影子!”
既令人惊讶,又让人欣慰。
他没想到,雄英会这么武断提醒告诫他。
这很朱老四。
也很让人欣慰。
朱老四小夫妻两的确没藏私,且雄英也很聪明,学到了真本事。
事实证明,陛下让雄英跟在朱老四身边学习的决定,十分英明。
沐英笑笑,眼底忧虑一闪而逝。
他不像蓝玉这般乐观。
蓝玉只考虑了雄英学到了老四为人处事的本事。
却忽略了,这样的雄英和太子的性格是否能融洽相处,是不是为太子喜欢。
‘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吧。’
……
于此同时。
同一个院子内。
旁侧屋内。
方孝孺等人站在窗前看着朱雄英被送走。
方孝孺转身,笑道:“永昌侯、西平侯都亲自考校了,燕王肯定没有对太孙藏私,这回大家可以放心了。”
其实,他了解朱四郎夫妇。
除了喜欢给人计小账外。
其他方面真的没话说。
同僚的担心根本是多余的。
太子系很多人,一直对太孙跟着朱四郎学习,颇有微词。
只是碍于陛下和太子,不敢明着反对罢了。
众人关上窗户,来到桌边落座品茶。
黄子澄忍不住询问:“朱四郎今天入城那番话,你们都听懂了吗?谁听懂了,给我讲讲,我听的有些稀里糊涂。”
“我也有些不明白之处。”
“我也是。”
……
铁铉、盛庸看开口几人,就知道,这几人肯定没有沉下心观察农村。
否则,不可能听不懂。
燕王讲述的,其实已经很通俗易懂了。
不过,他们懂,却讲不明白。
于是,看向方孝孺,“希直兄,论咱们中间,谁对乡土村社最了解,肯定是你,你给大家讲讲。”
方孝孺也不推辞,随即把他对朱棣那番话的理解,讲述给众人。
最后总结道:“这也只是我的理解,等明天燕王带咱们去农村观摩时,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认真看。”
众人纷纷点头。
没来之前,大伙儿心中多少还有点不服气,存着比较一番的心思。
毕竟,他们也搞乡土村社,效果、进展都很不错。
可来了建安后才知道,原来乡土村社还可以这样搞。
乡土村社并不只是农民合作种地这么简单。
入城时,朱四郎多次提及的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更是想都没想过。
此刻,他们迫不及待,想去看看,朱四郎在建安搞得乡土村社!
……
翌日。
朱棣带着观摩团众人动身启程。
出城后。
沐英指着随行新军将士的火铳,“老四,昨天就看到你麾下新军这种新式火铳了,方便给我们看看吗?”
纪纲去迎接他们时,已经讲述了此事。
还隐晦讲述了老四送回朝中的火铳,因为种种原因,被匠作监束之高阁。
朱棣笑着点头,“孙元楚,把你们的火铳给西平侯等人看看。”
沐英、蓝玉拿到手后,就开始仔细端详。
木质的枪托没什么可看的。
大明无数木匠可以做到。
他们仔细端详锥柱形铳剑。
铳剑插入火铳管身部位是圆柱形,露在外面是锥柱形,中间还有一段比较粗。
朱棣在旁边讲解示范下,沐英、蓝玉明白,这段较粗位置,是方便手握,这铳剑还有着夯实火药,装填弹丸的作用。
管身是两人观摩研究的重点。
很精致!
至少在他们眼中,已经十分精致了。
这把火铳和大明现在装备的火铳相比,简直就像是一件艺术品!
……
砰砰砰……
随后,众人按照朱棣教的,坐在马背上射击了几次。
徐达好奇询问:“四郎,你们制造这样一把火铳,成本多少?”
“一两银子,如果制造的多,成本应该还可以压缩三四成。”
听闻朱棣回答后。
蓝玉、沐英、徐达、俞同渊都在暗暗琢磨。
一两银子有点小贵,但也不算太贵。
比制作一把制式弓箭还要省钱!
朱老四的东番陆军
对于普通人,这个数字很大,可对于朝廷来说,还能承担。
不过,还得等登上鸡笼屿,亲自观摩新军演练,才能评估,这种武器,大规模装备后的威力。
蓝玉回神,把火铳交给孙元楚,笑着征询:“王爷,我们有些迫不及待,想观摩你的新军了,咱们加快点速度,尽快观摩完福建乡土村社建设,然后尽快去鸡笼屿如何?”
……
临近中午。
朱棣带着众人,来到距离建安县城最近的一个村子。
刚入村。
就见徐增寿和小早川仲业,各挑着两只木桶。
“父亲!”
徐增寿看到徐达时,高兴大叫一声,快速跑来。
随着徐增寿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