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461章 万众欢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1章 万众欢迎!(2 / 6)

们以前的劳动布,洗的次数多了,就容易缩水、而且,这种帆布,不容易起皱。”

“做衣服,穿在身上,版型好,将士们,以及我们现在穿的衣服,都是帆布制作。”

帆布这种混纺布。

已经取代绸缎、棉布,成为燕藩境内最流行的布料。

尤其是妙云她们这些女性最喜欢。

帆布做的衣服,笔挺,做出来的女性衣服十分好看。

“海军军服,之所以是白色的,是因为,根据将士们反应,经常出海,穿白色的衣服,更加清爽。”

吕宋那地方,一年十二个月几乎都是高温。

而海军又要在无遮无挡的大海上,经常活动训练。

穿白色的衣服,吸热性差。

这个时代的人们,未必理解颜色的吸热性。

但已经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了。

俞同渊为首一群水师将领听的满腹感慨。

朱棣指了指将士的军帽。

这名将士干练取下军帽,双手递给朱棣。

朱棣接过后,介绍道:“这种大檐帽军帽,其实也是为了防晒,这个大檐里面,有一块薄钢片做成的支板,外面蒙了一层帆布。”

俞同渊伸手触摸。

‘钢都能这么使用了?’

俞同渊忍不住感慨。

至于帆布这么新奇的布料,没有贩卖回中原的原因。

他大概也猜到了。

燕王肯定是担心,从大明赚走的钱太多,更加被人记恨。

饶是如此,这些年,地方到朝堂上,进一步打压燕藩商贸的声音也此起彼伏。

可剩下的这些,燕藩赚取利益的商贸货品,朝廷还真不好打压。

就比如廉价的燕藩米面吧。

一旦打压,大明无数个城池内的百姓,连吃饭都要成问题。

就是太子爷,也不敢下这个决心!

打压廉价燕藩米,对于大明来说,绝对是自毁长城!

其实,朝廷随着乡土村社建成,以及玉米种植的普及。

粮荒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了。

起初,他也奇怪,按理说,这些年,粮食供应量多了,为什么粮价反倒上涨了?

直到他和一位燕藩来的商人交流,才知道原因。

首先,朝廷这些年的钱变多了,据说,燕藩有个隶属财部的经济研究机构,把这种钱多了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

其次,在通货膨胀的基础上,地方乡土村社虽然都自建粮仓。

可这些年,大明以省府州县地域性越来越强烈的地方保护色彩。

致使粮食等百姓产出的商品,在流通环节中出现了滞胀问题。

再加上商人囤积居奇。

所以才造成,明明不缺粮食,粮价却飞涨,城里百姓吃饭问题越来越难,而农民的收益却没有增加这种诡异问题。

他听那名燕藩商人讲述这些后,剩下的只剩满嘴苦涩。

瞧瞧,大明的经济问题,大明自身都不清楚。

可燕藩却研究的清清楚楚!

幸亏,燕藩研究这些,只是把大明的经济现状,当做一个研究案例。

试想一下。

如果燕藩真的对付大明。

都不用动刀兵。

只要断了每年大批量燕米供应,就能让大明怨声载道了。

“王爷,这是燕藩的新式火铳吗?”

“嗯。”朱棣顺着俞同渊手指的方向看去,示意下,接过将士递来的火铳,“这把火铳,我们称之为燧发枪,在点火方式、以及定装火药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良。”

朱棣接过将士递来的纸壳弹药。

用牙咬开纸壳,小的一端,打开引火池上面的盖子,倒入引火池。

然后迅速把剩下装着弹丸和火药的纸壳,从枪管前段塞入枪管中,抽出通条,顶着弹丸,塞入枪管最深处。

举枪,按住扳机。

砰!

清脆枪声响起。

枪声落下后,朱棣把燧发枪递给眼巴巴,早已迫不及待的俞同渊,“这种燧发枪的好处有几方面,一,点火率比火绳提高了不少,一般的大风也不怕,主要是怕下雨,二、射击速度更快了,火绳火铳,我军中将士,一分钟最多射击三次,而燧发枪可以做到,一分钟五次。”

说到这里是,朱棣唇角不由微扬。

燧发枪时代,最精锐的陆军就是普鲁士陆军。

普鲁士陆军,就能做到,一分钟五次。

而燕藩海陆两支配置燧发枪的实验营,通过不断摸索,优化装填顺序、动作,通过反复训练,这两个实验营,也已经能做到一分钟完成五次射击。

“当然,提高射速的主要原因,不是燧发装置的改进,主要是纸壳弹药的改进。”

俞同渊接过一颗纸壳弹药。

捏了捏,纸壳很厚实。

咬开纸壳,准备亲自打一枪试试时,才注意到火药细节。

竟然不是粉末,而是细小的颗粒状。

朱棣见俞同渊诧异,笑着解释,“这是颗粒火药,其实和咱们的粉末火药成分是一样的,吕宋那边天气潮湿,粉末火药太容易受潮,我麾下兵工厂通过反复改良,做出了这种颗粒状火药。”

颗粒状火药,除了不易受潮。

略微还能增加一点火药威力。

不过,在火枪中装药量太小,体现不明显。

但在火炮中,体现就比较明显了。

俞同渊暗暗感慨着,装填好后,举枪瞄准码头远处的海面。

砰!

扣动扳机,枪声响起后,又爱不释手,仔细打量一会儿,递给朱棣。

朱棣笑道:“这只燧发枪就送给俞叔了。”

俞同渊顿时高兴道:“王爷,那我可就收下了。”

话罢,转身交给身后将领。

看着海军将士都已经入营,于是请朱棣去准备好的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