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转化为,购买农具、牲口、锅碗瓢盆厨具的开支。
促进了燕藩的工业商贸。
当然,在建设燕京的那几年。
赤字率也很高。
几乎年年都得和沈至这些工厂主、商人进行数额庞大的拆借。
财部下面的经济研究司。
由此还提出了一个论述:一定有效(用于基础民生建设、非享受挥霍的)赤字率,有助于经济发展。
还提出了,赤字财政的概念。
赤字率、赤字财政这些名词,是他命名的。
但这些概念,他可没有参与。
都是蒋进忠率领经济研究司那帮人,根据燕藩实践的结果,捣鼓出来的。
现在,这群人,正在研究在使用金银币种的环境中,赤字率最大承受上限是多少。
以及,赤字率处于什么位置时,对经济发展最有益。
对于他们的研究。
他十分支持。
经济研究司的重要性,更是等同于技术研究司!
这个时代,中原关于经济的研究,其实和科技、农业一样,都领先于世界。
著名的《盐铁论》就是最好的证明。
王安石变法,其实也是经济改革。
但中原原有的经济研究成果,很大程度是基于小农经济的。
不适应,燕藩这种,工业、商业比重不断增加的经济体。
如果工业发展上去了。
但对于工业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工业为基础,政权施行经济政策的营运规律没有随着进步发展。
将来一定会出事。
他现在很有信心。
从这个历史岔路口开始。
华夏不光在科技文化上,持续领先世界。
关于经济、金融,也一定会持续领先世界。
“在建成的两年中,我们在给工人发薪酬的同时,也预计,在今年年底就能还清最开始的全部投资成本,明年开始,就进入盈利期了,而这样一个,服务燕京七十万人口的工厂,就总计养活了一千五百人,让一千五百人,过上了,年收入最少十两银子的日子。”
“虽说,从事这个行业有些磕碜,但薪酬以及分红,其实比工厂一个普通工人还高,所以,在燕京,有很多人,想来沼气工厂工作。”
“往后,燕藩朝廷这边,将会逐步退出对工厂的管理权,把工厂交给工会管理,我们只保留一定股份,收取一定分红同时,起到监督作用。”
……
“四叔,光卖沤制的肥料,就这么赚钱?”雄英插口询问。
众人纷纷看着朱棣。
这盈利,的确让他们惊讶。
投资二十万白银。
两年收回成本。
不说期间维护成本,工人薪酬所产生的成本。
光回收成本,就意味着,每年贩卖沤制的肥料,就能卖十万两银子?!
朱棣见众人满脸惊讶、不信,就知道他们想什么了,看向雄英和采绿,笑问:“你们知道,咱们金陵城有多少三教九流帮派,控制收集夜香这门看似磕碜的生意吗?”
“又有多少生活困顿的百姓,负责收集夜香?夜香这个产业链,养活了多少人?”
夜香虽然磕碜。
但就是这么一个很卑微的事情,却养活了很多人。
像金陵那种,人口数百万的大城。
夜香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其实十分庞大。
只是因为这件事磕碜,在场众人,全都没有真正了解过。
而那些三教九流的帮派,则闷声发财。
他虽然没调查过。
但也十分肯定,金陵城控制夜香产业链的帮派首领,每年至少从这条产业链,能弄数千,乃至上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金陵城这样的帮派,没有一百个,也有二三十个!
“就以燕京的沼气工厂举例吧,每个沼气池,每隔一个月,就要清理。一个沼气池,每个月,可以生产三千袋肥力很大的沤制肥,而这个工厂有一千个沼气池。”
“年产肥料,两百多万袋,如果百姓自己赶车来沼气工厂购买,一袋售价只需一文钱……”
“一亩地,只要花五文钱,使用五袋沤制肥料,根据我们的统计,就能实现增产百分之二十。”
……
临近中午。
天气变得越发炎热时。
朱棣带着众人离开。
车队驶离沼气工厂时,一百多辆平板大牛车,与车队擦肩而过,驶向沼气工厂。
“王东家,又来拉肥料了?”
“是啊,王村长这是来给你们村买肥料?费这个劲儿干什么,我给你们送到村子里多方便。”
“哈哈,王东家,俺们村刚刚成立一年,还很穷,能省点是点,等俺们村富裕了,俺就和王东家买,就不用为了省一文钱,走五十多里路了。”
……
车内众人,听着议论声,若有所思。
朱元璋一直注视着,牛车走远,进入工厂,消失在视线中,才转头,看向朱棣,“还有从事这个生意的?”
朱棣笑着点点头,“不但有,而且有很多,在工厂购买,自带麻袋,一袋子一文钱,如果贩卖到方圆百里的村子里,至少一袋子卖一文五分钱,甚至两文钱,一些乡土村社,农闲的时候,就集中本村,或者邻村的马车,一起合伙来工厂拉肥料,百里以外,有些商人,直接雇船进行转运。”
“百姓自己不沤制吗?”马秀英好奇询问:“娘记得,伱当初在土桥村时,就带着乡亲们,自行沤制肥料。”
朱棣点头,“燕藩这边的农村,也自己沤制,不过一个村子里,沤制的肥料少,无法满足他们所有的耕地,如果单纯用农作物秸秆沤制,肥效也不如沼气工厂沤制的肥料,再加上,即便购买,一亩地增加的成本,也才十文钱,相比增产两成,这点成本很少,所以几乎所有的乡土村社,都愿意购买一些,作为补充。”
朱元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