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状态下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四十里。
第三刻度……
以此类推。
直到锅炉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刻度。
一旦达到这个刻度,与压力表向连接的释压机括,就会自动被触发。
“王爷,达到启动压力!”杨六六大喊一声,紧张握紧拳头。
“启动制动阀!”朱棣声音响起的同时,手握住面前的铁杆猛地一拉,“鸣笛示警!”
杨六六迅速拧开汽笛阀门。
嘀——
方孝孺、蓝玉同时停下,就听到,车头左前方响起尖锐的汽笛声,紧接着,白气笼罩车头。
嗒嗒嗒……
活塞缓慢往复声,在汽笛声响起时,传来。
身子微微晃动。
他们就感觉,脚下的机车车头十分缓慢的启动了。
二人紧抓着铁锹把,充满紧张,好奇感受着机车启动的奇妙感觉。
“加煤,继续升温!”
朱棣的声音响起,二人才被惊醒,弯腰继续卖力加煤。
俞靖也抄起旁边备用的铁锹,加入其中。
炉内,鼓风机作用下,火苗熊熊燃烧。
随着杨六六拧开燃油阀门,明显经过加工处理,更加清澈的石油喷洒在火焰上。
炉内火浪瞬间向外倒卷……
煤烟味、石油燃烧的味道,充斥狭窄空间时。
嗒嗒嗒……
有节奏的摩擦声、碰撞声更加急促传来。
每个人,都明显感受到,机车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快快快!”
外面,一群研究人员,冲去拴马桩,解开马,翻身上马,就往研究司外面冲过去。
……
嗒嗒嗒……
嘀——
有节奏的轨道声,汽笛声中,机车车头的速度越来越快。
杨六六让蓝玉三人停止加煤时。
机车已经沿着铁轨,驶出研究司。
蓝玉、方孝孺站在机车内,看着两侧,向后掠去的一座座工厂,一根根冒着黑烟的烟囱。
当看到,后面一群研究人员,骑马狂奔越过他们后。
蓝玉笑道:“这机车的最大速度多快,貌似还比不上战马的速度?”
朱棣此时也无事可做。
起身,盯着赶往终点站试车台的研究人员,“最大时速为每小时四十五里!”
方孝孺眼睛瞬间瞪大,“当初实验蒸汽船时,王爷不是说,最大时速二十多里吗?蒸汽机技术又进步了?”
“怎么可能。”朱棣笑着摇头,“蒸汽机技术没进步,当时,我忽略了水的阻力,这个卧式蒸汽机的型号,没有海军战船的型号大,与试验船使用的型号一样……”
但现在是在路面。
而且在轨道上跑。
阻力相较于海中,小太多了。
“根据我们的测算,这台机车,载重五十吨后,最高速度可以跑每小时二十里左右,可以爬小于三十度的斜坡。”
这样的数据,其实真的很差。
不过,已经具备了实用性。
“这个速度的确不快,但蒸汽机车也有着畜力永远也无法解决的优势,易于伺候,且持续性强,只要煤炭足够,蒸汽机没有坏,就可以一整天一整天的运行下去,反观战马呢?”
即便是最好的战马。
奔袭百里,都要让战马放慢速度休息。
否则,战马就会留下永久性伤害。
当初,他纵横草原时。
为了逃命,一千兄弟,在草原数月时间。
消耗了上万匹,接连抢夺来的战马!
饲养一匹战马的成本多大?
即便是草原游牧民族,饲养最多的其实也是牛羊,也不敢像他们那样,挥霍战马。
蓝玉好奇询问:“王爷,是不是机车车台实验成功,就要在燕华建设轨道火车系统?”
“不可能这么快。”朱棣摇头,解释:“机车实验都未必能成功,即便这次试车成功,还得解决,机车与车厢连接等一系列技术难点。”
“王爷,到转弯处了!”杨六六紧张,甚至带着些颤抖的声音响起,“要不要减速王爷?”
“都找把手抓紧!”朱棣看着前面一个大弧度拐弯,提前骑马赶来的研究人员,也都骑马站在远处,紧张盯着。
朱棣摇头:“不用,就以最大速度实验,我相信,这次肯定能成功!”
之前的试车,就屡屡在转弯上发生事故失败。
嗞——
尖锐的摩擦声响起。
蓝玉、方孝孺第一时间感觉到,身体向轨道内侧倾斜。
他们无法看到,车底,车轮和轨道摩擦,喷溅的火花。
这个拐弯处其实并不算大。
完成拐弯,其实也只用十几秒时间罢了。
可尖锐的摩擦声中,无论是机车内的朱棣等人,还是外面坐于马背上的研究人员,全都仿佛度日如年。
“成了!”
“成了!通过了!咱们成了!”
……
当目睹机车没有倾覆,车轮没有脱轨顺利通过时。
外面的研究人员顿时激动大喊大叫,拼命催马追赶机车。
“王爷,咱们成了!成了!”
朱棣含笑站在门口,冲骑马大喊的研究人员笑着招手,暗暗松了口气。
为了解决机车脱轨、先后对车轮进行改进。
明确了车轮外径小于内径。
并且还在车轮内圈设置了一圈凸起的轮缘。
为了解决拐弯问题,反复实验,最终找到了,外轨道超高与转弯半径之间的一般关系。
他虽然知道这些技术理念。
但具体的关系,他并不知道。
如何正确施工也不清楚。
所有的一切,都要研究人员一点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