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有能力的夸夸其谈,你们是有真本事的!”
“不光你回去,这次,你师娘,也要带着祈婳和金豆子回去,一来呢,回去代我看看你师公他们,二来,就是给你当靠山,大明的事情结束,你师娘他们,还要去一趟徐福省,看望坐镇徐福省的雍鸣,以及代我视察徐福省,表明咱们燕华对徐福行省百姓的重视。”
虽然徐福省,愿意离开的倭国人,尚未完全迁徙完。
大概还有三四十万。
但徐福省的建设,已经全面展开了。
这两年,在父皇的支持下,已经从大明迁徙了十几万人口抵达徐福省。
徐福省愿意接受燕华统治的本地百姓,也已经迁徙出数万人口。
分散到燕华治下的各个地方。
像一捧水,洒在沙漠。
对于他彻底同化的行动,王仲业(小早川仲业)、李信(鸠山信)为首的原义军官员也十分支持。
这些人,属于想完全融入燕华,往后再也不起波澜的一群人。
尤其其中,还有很多,原本军情司安插进去的人。
这两年,雍鸣亲自坐镇徐福省,他完全不插手,完全任由雍鸣在徐福省施为。
给足雍鸣足够的自由权限。
而臭小子的能力,也让他很欣慰。
“咱们中原官场,有人浮于事的传统恶习,你如果想办好这件事,回到中原,见到你师公后,就要向你师公索要治理蝗灾的全权处置权,一定要把这个权力拿到手……”
他在大明朝堂做过事。
太清楚其中的一些事情了。
无论是谁想做事,总有各种各样的人,怀着不同的目的跳出来掣肘。
多空谈,少实干!
每个人,嘴巴都特勤快,唯手脚不勤快。
过分务虚而不务实。
也是中原历朝历代政治中,为什么,斗争总是你死我活的原因之一。
这不光利益决定。
有些实干家,如果想做成事,不把那些耍嘴皮子的,玩嘴皮子的搞死,根本做不成事。
商鞅如此、王安石如此、张居正如此……
“总之,回去做事,你不能按照咱们燕华这一套做,不要寄希望,大家商量着先干起来,根据实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同意见者,进行纠偏纠正。”
……
周潮认真点头,“师傅我知道了,师公亲自回来坐镇,我向师公索要全权处置权,师公肯定会给我。”
对此,他很乐观。
在大明,有了师公的尚方宝剑,事情肯定会容易很多。
朱棣笑笑。
没有说什么。
年轻人嘛,碰碰壁没什么不好。
何况,不光有妙云,蓝玉、方孝孺这些人支持,还有父皇呢。
转而提醒道:“根据梁国公他们介绍的情况,蝗灾似乎也在向阴山以北的北方草原蔓延,如果北方的部落首领,也向你发出请求的话,你可以出阴山,北上为北方草原治理蝗灾,所以,用于平衡草原食物链的鸟类,多带一些。”
周潮沉思,朱棣帮助北方草原的用意?
他很清楚,师傅既然交代了,那就一定有很深用意。
金豆子却沉不住气了,倒立同时,大声道:“阿爹,你这不是资敌吗?这会给朝中很多仇视咱们的人,留下攻击咱们的借口,甚至,百姓都会不理解你,认为阿爹资敌!竟然救中原王朝的死敌!”
周潮看向朱棣。
小师弟说的不错。
那些仇视师傅的人,一定会拿此事做文章。
朱棣毫不在意笑笑,教导道:“首先,源于蒙汉示范区,开始向外波及的蝗灾,与师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初。
他开拓蒙汉示范区时,也没有预料到,垦荒活动,对示范区内原本的生态环境会产生这么大破坏。
“师傅,您不必自责。”周潮摇头反驳,他不认同师傅自责的看法,“蒙汉示范区的蝗灾问题,早在两年前,师傅开国,梁国公他们提及蝗虫数量有所增加时,咱们就对朝廷做出示警,可整整两年,咱们示警,当地牧民百姓也示警,梁国公等人也向朝廷反应,但两年时间,朝廷竟然没有引起重视?”
“很显然,直到现在,朝廷的治理体系都十分不完善,根本没有建立起一套,对自然灾害的检测预测、抢先防治,应急控制的系统。”
这些,燕华早有了。
即便两年前,生物学还十分落后,不完善时,师傅也早建立起这一套系统了。
当时,来燕华参观的可都是朝中文武重臣。
燕华的一切,都是敞开了让他们参观。
其中就包括了政权框架体系。
“而且,蝗灾初发时,朝廷本可以第一时间来向咱们求助,可他们没有,造成这一切,根本不是师傅。”
朱棣笑笑,“行了,你不用安慰师傅,这些道理师傅当然明白。”
“之所以,如果北方草原部落求助,让你去救助,是因为两方面原因,首先:如果草原遭灾,没吃没喝的草原部落,必然动兵南下……”
……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国与国相交,战争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现在,当北部草原向你求助,你代表大明朝廷,去帮助草原治理了蝗虫,往后,草原百姓看到草原湛蓝天空飞翔的椋鸟,是不是就会想到,这件国与国和平相处,相互协助,战胜蝗灾的事迹?”
“你们所做的一切,都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都是友谊、善意的象征。”
“当那些草原野心家,再次挥舞弯刀南下,他们的百姓心中,会不会对他们的首领产生质疑、动摇?”
“哪怕很轻微一点,都会对士气、战斗力造成很大影响,战场上,敌人削弱一丝一毫,对于我方而言,胜利的优势就会成倍增加。”
……
“如果有一天,咱们中原打败了草原的野心家,对草原施行有效统治时,你治理蝗灾留下的那些痕迹,是不是同样能对